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南京开学考) 中国共产党在一次会议中曾指定12本干部必读书。规定3年内看一遍到两遍。其中有《共产党宣言》《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经典著作。毛泽东在会议中并且重申,向社会主义过渡将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次会议(  )
    A .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B .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 .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 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1. (2023·江苏会考)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突破长江防线。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以上描述的是(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 1. (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 1946年当政协决议达成时,中国共产党称:“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斗争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中国“已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这说明当时( )
    A . 和平建国成为国共两党共同的追求 B . 国共合作关系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C . 抗战后国共两党之间矛盾逐步缩小 D . 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建立联合政府
  • 1. (2023高一上·新乡期末)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这标志着自1937年以来中共实行的“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结束。《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
    A . 反映了农民平等观念的增强 B . 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 C . 体现了中共土地政策的成熟 D . 说明中共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 1.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下图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 . 辛亥革命时期 B . 国民大革命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 1. (2023高一上·贵阳期末) 淮海战役中出动民工543万人,船只8539艘,筹集并运送到前线的粮食达4.34亿斤。陈毅同志曾经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一现象( )
    A . 推动了统一战线的形成 B . 开启了战略反攻 C . 反映了解放军战术得当 D . 体现了民心所向
  • 1. (2023高一上·德州期末)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战役( )
    A . 挫败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 .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 . 打退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 . 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 1. (2023高二上·湛江期末)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创立了人民政权,开始了新制度、新治理的探索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国家制度与治理模式。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分为三个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不懈努力,逐步确立了党领导政权的体制模式。

    ——据王桧林《中国现代史》等整理

    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度探索的理论与实践中,围绕"制度探索与创新"这一主题,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 1. (2023高一上·宁南期末) (2分)报纸既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如图报道《解放南京》头条新闻对当时民主革命的影响是(  )

    A .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 B . 宣告国民党政府统治被推翻 C . 表明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 D . 标志着全国获得完全的解放
  • 1. (2023高一上·宁南期末)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 (1)  诗①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2. (2) 导致诗②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3. (3) 诗③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什么?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