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电白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社会改造和经济建设中,出现诸如婚姻及妇女问题、烟毒问题、土匪问题、二流子问题等的干扰破坏。为彻底荡涤旧社会残余,顺利进行边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边区存在的问题进行革新与治理,例如鼓励妇女参加社会生产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树立了她们自食其力的信心,也为繁荣边区经济和支援前线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雷甲平《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主要社会问题及其治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举措,如进行土地改革,使亿万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获得了生存依托;颁布新《婚姻法》,使妇女获得解放,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与男子平等的建设者;改革教育方针,学校面向工农子弟,并开展扫盲运动,使劳动大众获得学习知识的机会;发布《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实行禁毒,使延续百年的鸦片泛滥得到遏制。这些政策举措,紧贴民众生活,惠及普通百姓,切合饱受贫穷苦难的民众世代追求生存保障和更好生活的愿望,因而获得了广大民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

    ———摘编自李长莉《社会风气与社会治理:建国初百年回望》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社会治理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社会治理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 1. (2024高一下·电白月考) 20世纪某时期,河北平山县妇女一边劳作一边唱歌:“二月里来呀好春光,家家户户种田忙,妇女们呀,多生产,劳动呀光荣,才能得解放”;“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敌人来了就坚决地打,敌人扫荡也坚持生产”。这反映了(    )
    A . 解放战争获得农民支持 B . 土改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 C . 中共实践人民战争路线 D . 解放区重视群众劳动教育
  • 1. (2024高一下·江门月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3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劳动英雄(模范)评选标准:甲、从事农业、工业、运输、打盐及纺织等生产之一而积极生产,成绩特出;乙、推动他人生产,并获得成绩……

    ——摘编自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一)

    材料二:1950年7月,政务院全体会议决定表彰工人、农民和士兵中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除了要求技术先进、发展生产有显著成绩之外,还特别强调认同党和国家、敢于同旧势力斗争、支援前线有特殊功绩等。

    ——摘编自孙云《1950年全国英模表彰大会的召开及意义》

    材料三: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评选标准主要包括“在生产技术上有重大改革或有重大合理化建议”、“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等,强调以生产建设一线的职工为重点,以生产成绩、革新论英雄。

    ——摘编自姚力《1977—1979年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

    材料四: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不仅完善了“劳动”的概念,进一步承认了管理、服务、科技等劳动形式的价值创造功能,而且也丰富了劳动者的主体构成,私营业主、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体育、娱乐明星等首次纳入评选范围。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新闻办举行2005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新闻发布会》等

    1. (1) 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中劳动模范标准设立的原因,并分析材料二、三中劳动模范标准变化的原因。
    2. (2) 概括材料四中劳动模范评选标准的新内涵,并简析其意义。
  • 1. (2024高二下·杭州月考) 1936年,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听闻教育部命令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得有挑拨国内民族感情之处,于民族战争不得言,要证明民族同源。对此他表示不以为然,认为各民族同源无法证明,他还认为大中小学所学之历史只能有详略深浅的差别,不能有真伪之别,因此古代史上之民族战争无避讳之必要。以下观点或做法符合陈寅恪先生观点的是(   )
    A . 春秋笔法的“为尊者讳,为亲者讳” B . 历史研究“求真”与“致用”不能共存 C . 有伤民族团结的历史问题禁止研究 D . 因爱国需要而“致失史实之真,则缪矣”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神圣职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岸关系源远流长,从夏代的“扬州之域”说、春秋战国的越人迁台说、秦代的“瀛洲”说、西汉的“东鲲”说、三国的“夷洲”说、隋代的“流求”说、唐代施肩吾居澎湖说来看,虽然还称不上是主权的确立,但确是一种“历史联系”,一种主权的发生,从而为中国政府对台湾行使主权奠定了基础……

    ——摘自姚同发《台湾历史文化渊源》

    材料二

    政治方面,后藤新平两次进行总督府及地方行政改革,形成以民政部为核心的总督府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民政长官成为总督府最高行政长官,掌握着台湾人民的生杀大权;建立“警察中心政治”,……镇压了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运动,肃清了治安。在经济方面,后藤新平主要实行土地调查,……确立以小租户为核心的近代土地制度,“改革”地租课以重税;实行鸦片、食盐及樟脑专卖,……还创设台湾银行,统一币值及度量衡,……把台湾逐渐纳入日本“南进侵略政策”的发展轨道中。在文化方面,……以培养拥有最低知识水平、忠实地为殖民统治者掠夺经济利益服务的劳动者为目的,对台湾人民实行愚民的同化政策。

    ——摘自倪霞《后藤新平在台殖民统治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中国的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因此,台湾问题原是不存在的,但之所以成为问题,一是因为国民党发动内战,失败后逃至台湾,二是因为西方势力的干涉和插手,在其性质上属于中国内政。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台湾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因素,使得台湾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饱受国际势力的干涉。自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余年……

    ——摘自王梦《“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台湾的旧称有哪些?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如何经略台湾的?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获得胜利的国际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台湾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为解决“台湾问题”做出了哪些努力?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毛主席指出,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相持阶段“是整个战争转变的枢纽”。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是( )
    A . 太原会战 B . 徐州会战 C . 第三次长沙会战 D . 武汉会战
  • 1. (2024高二下·尚义开学考) 下图为1943年1月晋察冀边区群众投票选出的女议员合影照。这反映了当时( )

    A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扩大 B . 革命根据地妇女的政治地位提高 C . 边区政府重视民主政治建设 D . 妇女彻底摆脱了封建伦理的羁绊
  • 1. (2024高二下·尚义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始于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初心使命自革命战争时期起进行的工农民主政权制度探索。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深情指出:“在瑞金,我们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启了红色政权建设的探索。”无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根据地政权建设,还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和解放区政权,其政治制度均凸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为实现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政治和制度的保证。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创立了人民政权,开始了新制度、新治理的探索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国家制度与治理模式。

    ——摘编自房广顺、苏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奠基到成熟定型的发展逻辑》

    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度探索的理论与实践中,围绕“制度探索与创新”这一主题,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 1. (2024高二下·邢台月考) 1942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防疫总委员会,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此后还通过了《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明确了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这表明陕甘宁边区( )
    A . 疫病泛滥问题得到高度重视 B . 积极探索建设近代医疗卫生体系 C . 近代卫生体系建设走向成熟 D . 疫病的预防与救治取得显著成效
  • 1. (2024高三下·河北模拟) 1942年,在共产党讨论如何研究党史时,毛泽东就指出革命的准备不是从1921年开始的,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明了历史的发展。”毛泽东旨在(   )
    A . 统一思想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 强调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在民主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C . 肯定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 D . 明确中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从辛亥革命开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