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毕节模拟)  1684年,清胡在台湾设府,随后多次组织人员纂修《台湾府志》。如表是《台湾府志》中的部分记载,从中可以看出( )

    《覆制军台疆经理书》

    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表二千余里,糖谷之利甲天下。

    《安海诗序》

    四十年来休养生息,衍沃富饶,顾土著鲜少,火耨草辟,多闽粤子弟。

    《送黄侍御巡按台湾序》

    台湾鲜土著之民,耕凿流落多闽粤子弟,土广而民杂,至难治也。

    A . 闽粤台地区社会发展迅速 B . 人口迁移促进文化传播 C . 闽粤台地区文化交流频繁 D . 人口流动加速台湾开发
  • 1. (2024高三下·雅安模拟)  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促进移民具有这一趋向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推广 B . 人口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 C . 政府对开发西南的有效推进 D . 初步出现区域经济分工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如表为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变化表。关于对如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年代

    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

    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

    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

    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

    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

    人口数量

    0.7亿

    1.97亿

    2.50亿

    3.13亿

    4.30亿

    A . 经济繁荣和国土开发促进人口增长 B . 世界物种交流促进人口急剧增长
    C . 人口急剧增长导致清朝政治腐败 D . 人口急剧增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以后的两千年,中央集权程度一步一步走向强化,行政区划本来是地方政府的施政区域,到了宋代以后,已转变为中央官员的施政分区,中央集权制此时也达到巅峰状态,因此元代以后,分裂局面已不再出现。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元朝将行政区划转变为“中央官员的行政分区”的举措,并概括这些举措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并指出清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地位。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月考) 右图为清朝前期的疆域图。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处采取措施的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 ①处:对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B . ②处:设立盟、旗两级进行统治 C . ③处: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D . ④处:派驻藏大臣实施有效管理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有学者说:“明政府并不关心中外贸易发展状况,如何‘怀柔远人’,使‘四夷宾服,万国来朝’才是其最为重要的目标,形成了有朝贡才有互市、有朝贡才有贸易的局面。”这表明明朝( )
    A . 海禁与朝贡贸易相配合 B . 外贸繁荣带动对外开放 C . 政府一直禁绝民间贸易 D . 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
  • 1. (2024高三下·高州月考) 明清时期,佛山镇以铁器制造闻名天下。如明末佛山镇的铁器炒铸行业主要有:铸锅、炒炼熟铁、打造军器、打拔铁线、打造铁锁、铸造铁灶、打造农具杂器和打造铁钉等。这一现象( )
    A . 说明佛山手工业技术领先全国 B . 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反映出当时新的经营方式产生 D . 促使铁制农具开始推广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神圣职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岸关系源远流长,从夏代的“扬州之域”说、春秋战国的越人迁台说、秦代的“瀛洲”说、西汉的“东鲲”说、三国的“夷洲”说、隋代的“流求”说、唐代施肩吾居澎湖说来看,虽然还称不上是主权的确立,但确是一种“历史联系”,一种主权的发生,从而为中国政府对台湾行使主权奠定了基础……

    ——摘自姚同发《台湾历史文化渊源》

    材料二 政治方面,后藤新平两次进行总督府及地方行政改革,形成以民政部为核心的总督府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民政长官成为总督府最高行政长官,掌握着台湾人民的生杀大权;建立“警察中心政治”,……镇压了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运动,肃清了治安。在经济方面,后藤新平主要实行土地调查,……确立以小租户为核心的近代土地制度,“改革”地租课以重税;实行鸦片、食盐及樟脑专卖,……还创设台湾银行,统一币值及度量衡,……把台湾逐渐纳入日本“南进侵略政策”的发展轨道中。在文化方面,……以培养拥有最低知识水平、忠实地为殖民统治者掠夺经济利益服务的劳动者为目的,对台湾人民实行愚民的同化政策。

    ——摘自倪霞《后藤新平在台殖民统治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中国的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因此,台湾问题原是不存在的,但之所以成为问题,一是因为国民党发动内战,失败后逃至台湾,二是因为西方势力的干涉和插手,在其性质上属于中国内政。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台湾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因素,使得台湾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饱受国际势力的干涉。自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余年……

    ——摘自王梦《“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台湾的旧称有哪些?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如何经略台湾的?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获得胜利的国际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台湾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为解决“台湾问题”做出了哪些努力?
  • 1. (2024高三下·浙江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文学对曰:“……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大夫(桑弘羊)曰:“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罢之,不便也。”

    ——摘自汉朝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 1567年(隆庆元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隆庆六年,郡守罗青霄……议征商税,以及贾舶……万历三年,中丞刘尧诲请税舶以充兵饷,岁额六千……于时商引俱海防官管给,每引征税有差,名曰引税。(东西洋每引税银三两……其后加增东西洋税银六两)。十七年中丞周案议,将东西洋贾舶题定额,数岁限船八十,有八给引如之,后经自变量有限,而愿贩者多,增到百一十引矣。其征税之规,有水饷、有陆饷、有加增饷。

    ——张燮《东西洋考》卷7《饷税考》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双方争论的焦点并指出各自的理由。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6世纪中后期明朝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并从世界潮流的角度简要评价明清海禁政策。
  • 1. (2024高二下·仪陇月考) 历史现象发生在特定的时空之中。发生在如图所示时空的经济现象是( )

    A . “朝贡贸易”“海禁”政策并行不悖 B . 商业市镇和商帮开始大量出现 C . 开始在边境设榷场与少数民族互市交易 D .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迅速发展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