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上·杭州月考) 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设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由巡抚统管全疆各项军政事务,在新疆实行与中国内地一样的行政制度。关于新疆地区,以下中国古代中央王朝和边疆管理制度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   B.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

    A . 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 B . 明朝——设立奴儿干都司
  • 1. (2024高一上·杭州月考) 朱元璋主持编纂的《皇明祖训》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这一规定旨在(    )
    A . 禁绝大臣干预皇位继承事务 B . 否定传统嫡长子继承制度 C . 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D . 进一步加大中央集权的力度
  • 1. (2024高一上·杭州月考) 清朝前中期重视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该时期清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有(    )

    ①设立行都指挥使司    ②册封达赖与班禅    ③设立伊犁将军④专设理藩院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高二上·佛山开学考) 英模是时代的缩影、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集体记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末年,闽南沿海经常遭到倭寇骚扰侵犯,军民奋起抵抗,涌现了很多民族英雄,俞大猷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逝世后朝廷追赠“左军都督”,谥号武襄。有关俞大猷抗击倭寇的故事也在闽南地区广为流传。在闽南民众的想象中,俞大猷是一个晓勇善战、智勇双全的民族英雄,是一代抗倭名将,在抗倭战斗中,他刚毅沉着,有勇有谋,立下了赫赫战功,保护了沿海百姓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安宁。

    ——摘编自戴冠青《英雄想象中的价值取向与生命追求》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城乡妇女广泛投入到国家建设中来。1950年,以梁军名字命名的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成立,纵情驰骋在北大荒的原野上。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们研究出了多种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在异常艰苦的环境里开垦出了22500亩土地。梁军光荣地出席全国第一届工农兵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1959年,梁军驾驶新中国建造的第一台拖拉机的英姿被永久地定格在第三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上,成为几代中国人共同的记忆。

    ——摘编自朱宝辉《绽放在拖拉机上的铿锵玫瑰》等

    材料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

    ——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俞大猷抗击倭寇的故事在闽南地区广为流传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军”们大量涌现的背景及其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 1. (2023高三上·浙江月考) 关于明建文帝的下场,《明史》记载:“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朱棣登位后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上称“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然而也有明朝民间传说认为建文帝并未被大火烧死,而是剃发为僧,流亡到云南。云南一块石壁上所篆的“流落江湖数十秋”乃建文帝所为。也有野史称朱棣“遣胡濙巡天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并于晚年找到。据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 . 历史的记述充满主观性,只有借助于考古学才能弄清其真相 B . 民间传说相对科学,由于其不受政治立场的影响,更为可信 C . 今人已经无法弄清历史的真相了,读者应各取所需,自圆其说 D . 历史的真相不一定能还原,可以借助实证方法提供多角度解释
  • 1. (2024高二下·雷州开学考) 嘉靖、万历年间,内阁制度发展到了鼎盛阶段。此时,阁臣不仅朝位班次居六部之上,而且非才望出众的尚书、都御史,无资格推补入阁。其五大主要职掌为票拟章奏、书写诏旨、奏议朝政、封驳帝命、保荐人才。结合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中对明代内阁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内阁大臣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B . 内阁名义上可以节制六部 C . 内阁职权变化取决于皇权的需要 D . 明代的政治因此日益清明
  • 1. (2024高一下·湖州开学考)  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的祖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天下一统成为各国诸侯共同追求的目标,便逐渐形成以华夏为主干、连接蛮夷戎狄为一体的天下一统的国家观。《荀子·正论》将其归纳为“五服之制”,即对四夷实行羁縻政策,只要求他们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定期向天子贡献方物,以此把四夷囊括在华夏的一统天下之中。其中虽然有严辨夷夏的思想成分,但人们已把蛮夷戎狄看作统一天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比之前代,这种变排斥为相融的民族意识已经具有很大的进步,它对于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章义和《从华夷观念的演变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化》

    材料二 唐王朝处理州郡之外的附属国家、人群和地区的边疆控御模式,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这样一种国家建构模式的边疆治理政策。粗略地说,它就是以册封和朝贡为主要制度的羁縻体系。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处于羁縻或册封地位的依附者,经历从宋元土官和明清土流并置、改土归流等步骤而被逐渐内地化,被纳入府县管治体系。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下一统的国家观”初步形成的时间,并概括其历史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王朝进行“边疆控御”的主要举措。 “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请分别以元朝、明朝的一例史实予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演变趋势。
  • 1. (2024高一下·湖州开学考)  俄罗斯海参崴市某博物馆藏有发现于今俄罗斯特林地区石碑两块,名为“敕修奴儿干永宁寺碑”,碑文记录了奴儿干都司建立和当时官员亦失哈两次巡视该地的史实。该石碑可以佐证( )
    A . 中俄之间已经没有领土纠纷 B . 清朝在东北边疆设都司和卫所 C . 明朝在黑龙江流域拥有管辖权 D . 库页岛在法律上属于中国领土
  • 1. (2024高一上·绍兴期末)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说:“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为此,他( )
    A . 废丞相,权分六部 B . 设内阁,分理庶务 C . 创东厂,监视官民 D . 兴廷议,鼓励讨论
  • 1. (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东北是影响中国历程的一个关键地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地处边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又是进入中原的诸多民族的故乡,更重要的,又是多个王朝的“龙兴”之地,因而使得东北地区的历史具有独特性,为其他边疆地区不可比拟。明代的东北,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明政府实行“乃因其地分设卫所若干,以其酋长统率之,听其种牧、飞放、畋猎,俾各安其生,咸属统内”的政策,又在元代“站赤制度”的基础上,在东北地区广设驿站,增辟水陆交通线,使东北地区的交通线纵横交错,形成为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交通网络,并与内地密切联系,使东北地区成为明帝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治亭主编《东北通史》

    材料二  17世纪之末,俄军东侵至外兴安岭西麓时,乃为强大清军所遏阻。一战之下,俄军挫败,乃有中俄《____▲____》(公元1689年)之签订。该条约之主款厥为两强以外兴安岭为界,划疆而治。俄人之陆路东侵至此乃告一段落,双方相安无事者凡170年。直至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俄人乃撕掉条约,进占我东北,强据我海参崴,改名俄属“镇东港”,从此为患北方,至今未已。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1. (1) 指出以东北为“龙兴”之地的三个王朝,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朝加强对东北地区管理的举措和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对应的条约名称及该条约签订的意义,概述近代俄人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史实。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3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