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三上·汕尾月考) 明代驻军的军粮主要来源于军屯和商屯。军屯即戍卒屯田,战时征讨,闲时耕种。商屯是政府鼓励商人运送粮米到边塞,并发放商人“盐引”,到食盐产地支盐售卖。明代中后期,军屯和商屯制度均遭到了严重破坏。为此,明代中后期,朝廷( )
    A . 变革土地制度缓解统治危机 B . 扩大边境贸易补充军粮不足 C . 厉行闭关自守政策强化统治 D . 面临严重的财政和边防压力
  • 1. (2024高二下·大埔开学考) 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部分王朝的边疆治理简表

    时期

    管理体系

    边疆防御

    民族政策

    汉朝

    设郡县或由少数民族酋长管理。

    以长城为主干,设置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

    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迁、屯田、册封等。

    唐朝

    确立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百领管理事务,可世袭;设都护府,统一于中央政府。

    确立军镇屯戍制度。

    采取武力讨伐方式,但以怀柔、招抚为主,故册封、和亲为历朝之最。

    清朝前期

    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在西北设伊犁将军,在乌鲁木齐设都统﹑在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等。

    制定笼络政策,如封爵、联姻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美国初始的边疆政策主要指陆地边疆的拓展和治理。通过西进运动拓展西部陆地疆域,并吸引大量商业资本进入西部,实施赠地及拨款政策,快速发展西部交通。在处理族际关系方面,采取具有一定野蛮性的“熔炉”政策,即让到美国西部边疆拓荒的移民在此被同化、融合成一体,产生一个新的文化形态。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以及美国的飞速发展,其边疆观念发生相应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包含陆地边疆、海洋边疆、高边疆、信息边疆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软硬结合的边疆观念体系。

    ——摘编自李朝辉《美国的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等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2. (2)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边疆治理相对于中国边疆治理的不同,并加以评价。
  • 1. (2024高二下·大埔开学考) 明初,吏部职权仅限于任免中下级官员,洪武十三年,吏部尚书的品秩不仅得到提高,而且权力也大大加强,时称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课之政令,以甄别人才,赞天子治。盖古冢宰之职,视五部为特重。”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 )
    A . 内阁权力的不断膨胀 B . 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C .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D . 中枢机构之间的相互牵制
  • 1. (2024高三下·江西月考) 巡抚初设之时,主“安抚”天下军民而非主“监察”,“事毕复命,即或停遣”;而明中叶,为适应文官集团势力的扩充和军人集团地位的下降这一新的力量对比变化,巡抚成为介于行省与三司之间新的省级军政长官,明代走出“三司”时代。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地方政权运行的集权化趋势 B . 行政权与监察权相结合 C . 行省制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 D . 社会主导力量出现下沉
  • 1.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行政中枢是王朝行政的核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关键所在。 以下对于行政中枢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置三公——建立了以丞相府为首的行政中枢

    ②废除宰相制——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③建立中朝——行政中枢权力移至皇帝亲信手中

    ④完善三省制——三省成为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

    A . ①③④② B . ①④③② C . ③②①④ D . ③④②①
  • 1. (2024高一下·浙江开学考) 自古以来,边疆地区的稳定关系着我国国家的统一与安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针对北边的蒙古主要以防御为主,通过九边军镇、关西羁縻卫与西番诸卫的军政设置,既做到了有效的“御蒙”,又做到了适度的“抚藏”;而针对西南藏区则以安抚为首要任务,通过对汉藏茶马贸易的控制,对西番入贡者的厚赏以及对藏区僧俗势力的封授,明朝中央政府对藏区的安抚使得藏区僧俗甘心事明。

    ——方泽《明朝“抚藏御蒙”政策研究》

    材料二  自乾隆收复新疆后,清廷内部就已有部分大臣对新疆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在“海防与塞防之争”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直言“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复,则心腹之大患愈棘”认为新疆失守如同人断了手臂,于大局无碍。陕甘总督左宗棠从新视角出发论述了新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

    ——袁小燕《晚清边疆危机下的“海防与塞防之争”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以明朝中期的史实加以说明。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央政府对藏区的治理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疆面临严峻形势,分析清政府当时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
  • 1. (2024高一下·浙江开学考)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嘉靖年间,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心系军民,曾几度来到金乡(今隶属温州市苍南县),扎营练兵、英勇抗倭,深受金乡人民的爱戴。下列关于抗倭斗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倭寇”骚扰我国东部沿海开始于元朝末年 B .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温州抗倭九战九捷 C . 戚继光曾与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荷兰殖民者 D . 东南形势稳定下来,朝廷加强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 1. (2024高二上·丽水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区域不是“铁板”一块的均质化区域,不是文化落后、野蛮的地方,也不具有地理、文化与行政边界高度重合而形成的清晰“区域”。…… “西北”作为一个多中心互动的历史空间,长期被另一种视角遮蔽,只有超越“欧洲中心观”对“西北”— “边疆”、“野蛮”文化等级的偏见, “去边疆化”才能释放“中心”的意义,这有助于在“整体史”视角中进一步思考“中华民族共同性”,对于认识“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新地缘区位观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摘编自黄达远《 “中亚”:被遗忘的游牧社会历史》

    材料二  中国文明不仅远离亚欧大陆接壤地带的文明冲突,而且拥有平坦而富饶的平原,为汉族政权以农立国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也使中国长期维持了庞大的经济体与领先优势,对于外部资源的获得不那么必需与迫切,相应商业、牧业在文明体系中的地位便成为附属,对外扩张的经济驱动主要是农业动力,由此可将其边疆开拓的历史特征概括为“农业边疆”。……因此,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在疆域经营上,呈现了“有节制的扩张”的特征,在边疆扩张中,坚持“内政优先”的政治立场,一旦边疆开拓影响到内政稳定,便会呈现向内收缩的历史选择。

    ——摘编自赵现海《世界近代史的起点与明代中国的历史分流》

    材料三  太祖即位之初,定赋役法,一以黄册为准。册有丁有田,丁有役,田有租。……嘉靖二年,御史黎贯言: “国初夏秋二税,麦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九万;米二千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二百五十馀万。而宗室之蕃,官吏之冗,内官之众,军士之增,悉取给其中。赋入则日损,支费则日加。请核祖宗赋额及经费多寡之数,一区画,则知赋入有限,而浮费不容不节矣。” ……隆(庆)万(历)之世,增额既如故,又多无艺之征,逋粮愈多,规避亦益巧。已解而愆限或至十馀年,未徵而报收,一县有至十万者。

    ——摘编自《明史·卷七十八》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西汉政府对“西北区域”采取“去边疆化”的措施及其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原王朝在疆域经营上“有节制的扩张”的原因,结合所学,写出明朝政府坚持“内政优先”在西藏地区的做法。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明太祖即位之初“一以黄册为准”的目的,并简述张居正应对材料三中所示困境的举措。
  • 1. (2024高一上·杭州月考) 下图是某高一同学在复习时做的一个时间轴,整理了与台湾相关的一些知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上图划线空格处应该填入的是:①(人名);

      (年):③(构想)

    2. (2) 选择时间轴中两个相互联系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观点或者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阐述部分字数200以内)
  • 1. (2024高一上·杭州月考) 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设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由巡抚统管全疆各项军政事务,在新疆实行与中国内地一样的行政制度。关于新疆地区,以下中国古代中央王朝和边疆管理制度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   B.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

    A . 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 B . 明朝——设立奴儿干都司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3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