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嘉兴月考) 玄奘西行求法一事发生在唐代,小说《西游记》成书于明代,书中多有涉及明代社会的实际情况。书中所述下列内容能佐证《西游记》成书年代的有( )

    ①刘全……来见唐王。王传旨意,教他去金亭馆里,头顶一对南瓜,袖带黄钱,口噙药物。

    ②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妖贼来,寡人亲审。”

    ③三藏道:“就是我王驾前丞相,姓魏名徵。他识天文,知地理,辨阴阳,乃安邦立国之大宰辅也。”

    ④行者闻言,正了声色,接了八戒的榜文,对众道:“你们想是看榜的官么?”太监叩头道:“奴婢乃司礼监内臣,……”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湖北) 赵翼《廿二史札记》中有“明祖行事多仿汉高”条:“明祖以布衣起事,与汉高同,故幕下士多以汉高事陈说于前,明祖亦遂有一汉高在胸中,而行事多仿之。”下列举措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 . 定鼎前朝旧都 B . 推行文化专制 C . 废除行政中枢 D . 建立宗室藩屏
  • 1. (2024高二下·长沙月考)  如表为东南亚海域沉船数量及来源地统计表,据此可知( )

    (单位:艘)

    沉船编年

    中国

    东南亚

    葡萄牙

    荷兰

    西班牙

    其他

    总计

    第一期(约1480—1567)

    3

    8

    2

    0

    0

    0

    13

    第二期(约1570—1590)

    5

    3

    3

    0

    6

    0

    17

    第三期(约1590—1650)

    4

    0

    11

    14

    5

    1

    35

    第四期(约1690—1730)

    3

    1

    1

    11

    1

    0

    17

    总计

    15

    12

    17

    25

    12

    1

    82

    A . 西方殖民者始终掌握着东亚贸易主动权 B . 沉船的来源地折射贸易主导权变迁 C . 殖民者的海上争霸活动摧毁了商业贸易 D . 英国凭借武装帆船获得海洋控制权
  • 1. (2024高三下·安化模拟) 明朝万历年间,宦官冯保“内倚太后,外倚居正”,权势不可谓不重,但在一次神宗御书赐辅臣时,冯保侍侧,“立稍倾敧”,皇帝立以饱墨巨笔“掷其所衣大红衫上,淋淳几满。冯珰震惧辟易,江陵亦变色失措”。这可以用来说明明朝(   )
    A . 宦官与外臣关系错综复杂 B . 宦官权力极端受制于皇权 C . 宦官权重易激化社会矛盾 D . 皇权空前加强并达到顶峰
  • 1. (2024高一下·图木舒克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张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手中夺取。”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平民政体”(民主政体)一词的确解应该是自由而贫穷——同时又为多数——的人们所控制的政体;相似地,“寡头政体”一词的确解应该是富有而出身较高——同时又为少数——的人们所控制的政体。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2. (2) 材料二中的哪种政体更能发挥公民的创造力,造就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试举两例予以说明。
  • 1. (2024高一下·涟源月考) 从世界历史角度来看,西班牙和葡萄牙人推动的大航海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而中国郑和下西洋在时间线上比西洋人早了数十年啊,但是为什么产生的效果却和西洋人截然不同呢?导致反差的根源是(   )
    A . 东西方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B . 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 C . 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 D . 中西方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
  • 1. (2024高二下·重庆市月考) 明朝,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后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其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凡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明代此举( )
    A . 表明专制皇权已受到挑战 B . 提升了政策制定的合理性 C . 标志着中枢运转机制成熟 D . 基于文官卓越的政治素养
  • 1. (2024高三下·高州月考) 明朝以嘉峪关为界,将元代以来活跃在河西地区以西的察合台出伯系诸王集团转化为羁縻卫所,河西以东地区则裁撤了元代的甘肃行省及其下辖路、州,改设属于军事系统的甘州五卫、凉州卫、永昌卫等十卫三所。这一变化( )
    A . 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 B . 是为了抵御北方匈奴入侵 C . 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D . 适应了大一统国家的需要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史称明成祖“貌奇伟,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观他在位二十二年措施,确是“有大略”的君主。他五次出塞亲征“北元”(顺帝北逃后史称北元,1403年改称鞑靼),迁都北京以及遣郑和下西洋的事迹,都是后世所乐道的。不过他无视太祖的谆谆告诫,首先任用宦官,始作俑者,也贻后世无穷之祸。这里可以得出明成祖( )

    ①任用宦官 ②亲征鞑靼 ③支持郑和下西洋 ④设置内阁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 (2024高三下·浙江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文学对曰:“……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大夫(桑弘羊)曰:“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罢之,不便也。”

    ——摘自汉朝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 1567年(隆庆元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隆庆六年,郡守罗青霄……议征商税,以及贾舶……万历三年,中丞刘尧诲请税舶以充兵饷,岁额六千……于时商引俱海防官管给,每引征税有差,名曰引税。(东西洋每引税银三两……其后加增东西洋税银六两)。十七年中丞周案议,将东西洋贾舶题定额,数岁限船八十,有八给引如之,后经自变量有限,而愿贩者多,增到百一十引矣。其征税之规,有水饷、有陆饷、有加增饷。

    ——张燮《东西洋考》卷7《饷税考》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双方争论的焦点并指出各自的理由。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6世纪中后期明朝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并从世界潮流的角度简要评价明清海禁政策。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