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扬州月考) 北宋“安定先生”胡瑗设经义斋,专授《六经》,“恳恳为诸生言,其所以治己而后治乎人者”,让儒家修齐治平的理论,深植学生心中;又设治事斋,“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这些举措( )
    A . 践行了“格物致知”的主张 B . 表明程朱理学获得官方推崇 C . 蕴含学术为现实服务的理念 D . 适应了宋代崇文抑武的方针
  • 1. (2024高二下·衡水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每一个历史时段.世界上总有某些地区因其有更多的人口、更具影响力、更具塑造世界的力量而比其他地区更为突出。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中国相对占据了更多的优势,这并不是出于认同上的原因,而是因为中国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影响全球的创举的确极其丰富。

    西方人总是从中国学到许多,而不是中国人从西方学到许多。直到18世纪,西方的劣势才开始逆转。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从材料(整体或局部)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观点,评析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 (2024高二下·郑州期中) 宋代出版的书籍较之前代明显增多,刻书机构更是遍及各地,不仅中央政府设有专门的刻书机构如国子监、崇文院,而且地方政府也都刻印大量书籍,同时私人也纷纷刻书,出现了大量私人开设的书铺刻书出售。这说明宋代( )
    A .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 . 社会崇文风气的增强 C . 教育推动文化普及 D . 市民阶层地位的提高
  • 1. (2024高二下·邢台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创造了天命的意识形态,“上帝既命,侯于周服”。所有后继的中国王朝都继承了君权天命的观念。并且,所有后继的统治更替都诉诸同样的声明,即天命从一个衰朽的朝代转移到了另一个具有更大“德”的朝代。周人创造了一个神话,这一神话已经传承了下来,现在也是西方人的标准中国观,即一个巨大的整体国家,一个具有异常持久力的统一文化。

    材料二

    在每一个历史时段,世界上总有某些地区因其更具影响力、有更多的人口、更具塑造世界的力量而比其他地区更为突出。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中国相对占据了更多的优势,这并不是出于认同上的原因,而是因为中国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影响全球的创举的确极其丰富。公元4世纪末,中国流民将佛教引入高句丽;520—530年,百济和新罗国王皈依佛教;538年,首座佛像进入日本;574—622 年,最重要的皇室佛教支持者(日本)圣德太子在世;公元7世纪,佛教在日本皇室的支持下迅速扩张。

    西方人总是从中国学到许多而不是中国人从西方学到许多。直到18世纪,西方的劣势才开始逆转。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 (1) 材料一中,周人创造的意识形态体现了 的传统文化内涵,周人创造的“神话”反映了中华文化的 (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相对占据了更多的优势”的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则中国“影响全球的创举”并加以阐述。
  • 1. (2024高三下·丰南月考) 元四家之一吴镇《松石图》,以凋零枯萎的松树作为绘画主体,独立于河岸之上,展现傲骨之风。据此可知该画( )
    A . 表达了作者对家国分裂的忧愤 B . 彰显了文人士大夫的情趣与意旨 C . 标志着传统中国画达到了顶峰 D . 表明了文化下移的社会发展态势
  • 1. (2023高一下·云南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是某中学三个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的材料。

    组别

    材料

    一组

    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献波罗树,树类白杨”;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作法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据《唐会要》

    二组

    康熙……命于中州等地,给(番薯)种教艺……自此广布蕃滋,直隶、江苏、山东等省亦皆种之。

    ——《清稗类钞•植物类》

    三组

    于近世欧洲文明进步最有大功者,曰罗盘针,借以航海觅地;曰火器,借以强兵卫国;曰印书术,借以流通思想,开广民智。而此三者,皆非欧洲人所能自发明,彼实学之于阿拉伯,而阿拉伯人又学之于我中国者也。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据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等整理

    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萨拉•邦焦尔尼《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产生表格中三种现象的原因及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沿海地区的棉纺织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产品大量进入美国家庭的主要原因。
  • 1. (2023高二下·自贡期末) 明王朝推尊朱学胜过推尊《五经》、《四书》,其重要性盖过了传统的儒家经典。早在明代开国之始,朱元璋提出制定“礼乐之制”,以孔孟之书为经典,以程朱注解为“规矩”诏立天下之学,钦定朱熹的《四书集注》为科举经义考试标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 重建儒家信仰任务完成 B . 朱子学说臻至顶峰 C . 理学的政治化色彩明显 D . 学术领域宽松自由
  • 1. (2023高一下·安康期末) 沈括在写给欧阳修的信中指出:“至于技巧器械,大小尺寸,黑黄苍赤,岂能尽出于圣人!百工群有司市井田野之人,莫不预焉。”他旨在说明( )
    A . 科技发展源于实践 B . 宋代科技成果丰硕 C . 儒家重视科技发明 D . 科技发展依赖政府
  • 1. (2023高二下·南昌期末) 如图所示为宋元时期的扇式风箱变迁,这可用于说明( )

    金家《武经总要》记载单扇式风箱图;与炼炉直挂相连,没有克服间歇鼓风的不足

    元代《铸铁拌图》:两扇门上分别设有两根拉杆,使一次鼓入炉内的气流量增大,以产生连续的气流鼓风

    A . 冶金业动力实现革新 B . 家庭式劳作方式的完善 C . 农业灌溉条件的改善 D . 生产工艺的传承与革新
  • 1. (2023高二下·商丘期中) 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

    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

    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