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东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浙江地区文明发育较早。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形成过早期工商强国的典范。范蠡主张大力发展经济,农商俱利等,为后世提供了“重商厚利”的理论渊源。魏晋以来,由于南北经济重心转移,浙江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区域社会工商业相对发达,城市商品经济活跃。近代以来,由于发展的外部环境骤变,浙江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商业文化得以重塑。

    ——摘编自江宏《近代浙商与浙江经济的近代化》

    材料二 明清以来,龙游商人对聚集起的大量财富,大多用于置豪宅、建祠堂、量族田等。一部分龙游商人具有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即使在年轻时把生意做得很大,但是在年老时,也会将资产变卖,回乡买宅置田。龙游拥有许多书院,教授的内容以传统重仕轻商思想为主。另外,太平军战后经济尚未恢复,社会动荡不安,龙游商人不肯冒风险,宁愿在本地做些小买卖,而跟不上外界的时代变化。龙游商帮由此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蹶不振以至走向衰落。

    ——林利平《龙游商帮蔚然勃兴与黯然落幕的镜鉴价值》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以来浙江地区工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并分别指出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龙游商帮“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蹶不振以至走向衰落”的原因。结合所学,请你对现阶段浙商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月考) 唐人于邵《送刘协律序》云:“(广东)南海,有国之重镇,北方之东西,中土之士庶,舟宗连毂击,会合于其间者,日千百焉”。时人亦有诗云:“戍头龙脑铺,关口象牙堆”“尝闻岛夷俗,犀象满城邑”。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唐代广东南海地区( )
    A . 南北交往频繁 B . 商业繁荣发展 C . 中外联系紧密 D . 政治地位上升
  • 1. (2024高三下·汕头模拟) 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征辽东,自江都乘龙舟,直达涿郡,全程4000多公里,仅仅用了50天,出动军队100多万人,后勤供输主要沿着这条水道北运。由此可见,永济渠的开凿意在( )
    A . 实现南粮北调稳固统治 B . 为迁都涿郡创造条件 C . 强化对北方的军事控制 D . 提高大运河通航能力
  • 1. (2024高三下·毕节模拟)  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羁縻府州制度的确立( )
    A . 体现灵活务实的统治理念 B . 说明唐王朝重视基层治理 C . 有效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D . 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 1. (2024高三下·长沙模拟)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二月,一份捷报(唐朝名将李靖亲率三千骁骑大破东突厥,并生俘其王)送达长安,唐太宗览毕大喜,召集宗室、勋贵、大臣饮宴庆祝。宴会上,久不露面的太上皇李渊亲自弹起琵琶,唐太宗起舞助兴,共同欢庆唐军大捷。据此可知( )
    A . 唐初君臣之间等级秩序并不森严 B . 农耕民族也能训练出优秀的骑兵 C . 唐太宗为立军威高调举办祝捷宴 D . 当时铁血尚武与奔放的时代风貌
  • 1. (2024高三下·雅安模拟)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

    ——据《旧唐书》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
    2. (2) 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   )
    A . 国家的强盛和统一 B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 政权分立民族汇聚 D . 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据推算,自605年(隋大业元年)起参与开挖通济渠(黄河—淮河段大运河)的民工达 360万,与此同时,参与疏通古邗沟的民工也不下 10万;608 年,连通海河与黄河的永济渠,仅征用的河北民工数就超过百万;610年,大运河全线贯通。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得以贯通的重要条件是( )
    A . 民众对兴修水利的热忱 B . 大一统王朝的动员能力 C . “赋役折银”制度的推行 D . 隋炀帝个人的享乐追求
  • 1. (2024高二下·珠海期中) “家训”是指家庭为成就家族繁盛而对子孙为人处世和齐家守业的训导,也是家国同构的缩影。唐宋是家训文化的繁荣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家训主要内容归类(涉及篇数)                                                                                                                                                                                                                                                                                                                                                                           

    序号

    内容归类

    北宋

    南宋

    1

    处己(修身、励志)

    5

    19

    18

    2

    勉学、治学

    3

    14

    15

    3

    睦亲(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兄弟)

    3

    6

    8

    4

    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

    6

    14

    10

    5

    处世(包括交友、尊师、礼仪)

    5

    16

    10

    6

    从政

    11

    11

    6

    7

    治国

    2

    4

    0

    8

    女诫

    5

    2

    0

    9

    教子原则

    2

    4

    2

    ——据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

    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对“唐宋家训文化的繁荣”做出历史阐释。

  • 1.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唐中期,长安城内修建了专门给流动人口居住的“客户坊”,到五代时“又听人入财拜官,以财多少为官高卑之差。富商大贾,布在列位”。这些做法有利于(  )
    A . 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B . 都市建设规模的扩大 C . 财政收入结构的转变 D . 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