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永州开学考)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化和文学的重心下移,跟教育的普及有关⋯⋯农村下层民众的孩子,学习基础普及的文化知识,主要靠的是分布于乡里村落的乡先生。有些科举落第者回归乡里,参与着不少村学、 家塾,这些民间私学分布的时间、 空间及其教学层次和灵活度,显然不是官办的州县学校以及书院所能比拟的。现在说到启蒙教育的课本,都会说“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字文》是最早的,南朝时候就有了。《百家姓》是北宋前期在江浙一带的吴越旧地出现的。《三字经》则出现更晚, 一般认为是南宋后期王应麟编的,明代以后又有改动。 这样的民间教育,启蒙式教学,渗透到平民阶层,奠定了中国文化近千年来广大而深厚的基础。

    ——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宋代历史再认识》

    材料二

    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化不仅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来看,汉唐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统一与兼容; 二是斗争与发展;三是继承与创新;四是吸收与消化;五是高潮与低谷。

    ——摘编自熊铁基《汉唐文化发展的特点》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基层教育的普及方式。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宋代文化下移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 围绕“汉唐文化的特征”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
  • 1. (2024高二下·永州开学考) 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

    文献记述

    出处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A .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 . 家国同构模式形成 C . 民族认同不断增强 D . 大一统国家的构建
  • 1. (2024高二下·内乡县开学考) 汉武帝时改革币制,中央政府先后“行三铢钱”、“行半两钱”、造行大额虚币皮币与白金、颁布盗铸金钱者死罪令、终改铸五铢钱,再明令禁止郡国铸币,将铸币的铜材料收归中央统管,最终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这在当时( )
    A . 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B . 不利于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C . 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D . 有利于保障政府财政收入
  • 1. (2024高二下·内乡县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学家恢宏的胸襟,首先呈现在时间与空间的辽阔上。时间上贯通古今,空间上袁括寰宇,恢宏胸襟,至此而极。太史公写《史记》,上起黄帝,下讫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止,述接近三千年的历史,这是世界有史以来第一部贯通数千年的历史。《史记》采用纪传体,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史学体例,其优点为能兼容并包,天下巨细,靡不可收而载之。

    在空间上,太史公于写中国历史以外写他所能知道的整个世界,匈奴、朝鲜、大宛,一一列传。写及大宛,兼写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安息、条枝、大夏、身毒等国,人迹所至,日月照临,全写到《史记》里面去。这是一部时间、空间极为辽阔的历史,可以当通史与世界史之名而无愧。

    时间、空间极为辽阔的贯通古今中外的历史,不易写成亦难精确详瞻,史学家缩小研究范围,以断代史、专门史、专门问题作为毕生沉潜的天地,为自然的趋势。历班彪、班固、班昭而写成的《汉书》,为西汉两百年的历史。《史记》写三千年的历史,50万言,《汉书》写两百年的历史,80万言,可见《汉书》保存历史之功。

    ——摘编自杜维运《史学方法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适切角度,自拟主题,为司马迁的《史记》写一篇历史书评。(要求:选取角度与拟定主题相匹配,符合材料意涵,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评述清晰,作答要素应包含主题、具体评述和相关历史背景,照抄材料原文不得分。)

  • 1. (2024高二下·内乡县开学考) 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9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与表中信息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寿命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A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 . 诸侯发动“七国之乱” C . 外重内轻藩镇割据 D .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 1. (2024高三下·河北开学考) 下表,西汉建立之初部分功臣的原籍、出身情况

    姓名

    官爵

    原籍

    出身或原职业

    萧何

    丞相  酂侯

    沛、丰

    沛县主吏掾

    曹参

    相国  平阳侯

    沛县狱掾

    张敖

    赵王  宣平侯

    大梁

    贵族张耳之子

    樊哙

    舞阳侯

    以屠狗为事

    郦商

    曲周景侯

    高阳

    家贫落魄

    据表可知,西汉初期(    )

    A . 统治阶层结构重组 B . 封侯拜相深受地域影响 C . 贵族政治得到延续 D . 选官注重基层治理经验
  • 1. (2024高三下·河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也,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徧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

    ——摘编自贾谊《治安策》

    1. (1) 材料中贾谊阐述的是汉代的(政治制度)。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采取这一制度的依据。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贾谊的观点。
  • 1. (2024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汉代,孝被确定为立国大纲。汉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西汉末期,乡里的学校中专置《孝经》师一人。东汉时,“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东汉末年的经学家荀爽在对策中指出,“故汉制使天下皆讲《孝经》,选吏能,举孝廉,皆以孝为务也。”汉代的这些措施(   )
    A . 说明家国同构的治国理念确立 B . 有助于促进儒学思想的社会化 C . 保障了政府官僚队伍的廉洁性 D . 表明孝道开始扩展为社会伦理
  • 1. (2024高三下·开学考) 在文学发展历程中,有类作品形式上是“楚辞”式的,去掉了所有的特殊方言;内容上是“诗经”式的,内涵却在扩大;句式上,每句字数没有限制,不严格地押韵,但确实有韵。下列作品符合该特征的是(    )

    A . 《二京赋》 B . 《将进酒》 C . 《雨霖铃》 D . 《窦娥冤》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  《汉书》上《百官公卿表上》曰:“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又曰“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汉代在地方的民族聚居区设“道”,即所谓“有蛮夷曰道”。材料最主要体现了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 )
    A . 具有多民族政权的性质 B . 具有国家一致的整体性 C . 维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D . 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共8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