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大庆开学考) 有学者认为,上古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再到“皓月凌空”的三个不同阶段。其中与“满天星斗”相符合的是( )
    A . 原始人群 B . 邦国林立 C . 早期国家基本形态 D . 大一统帝国
  • 1. (2023高二上·洛阳期末) 1989年,在江西省新干县发现的一座商朝方国诸侯大墓中出土了成套的青铜农具——铲、耒、耜、犁、镰等。1976年,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器中也有铜铲等农具。这说明殷商时期( )
    A . 农业生产技术有所进步 B . 青铜农具广泛使用 C . 家庭劳作方式正经形成 D . 封建等级观念盛行
  • 1. (2024高二下·江西开学考) 马家窑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之一,在柳湾马厂类型墓地中随葬的粗陶瓮内普遍装有粟,M339中4件粗陶瓮都盛满粟粒,鸳鸯池 M134 内一件大陶瓮中所盛的粟,按照陶瓮容积计算可达66.9公斤。这些考古发现( )
    A . 说明当时贫富分化现象严重 B . 印证当时已经出现定居生活 C . 显示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 D . 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
  • 1.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据考古学研究,夏、商、西周三代中原地区政治礼制继续发展,并向周边地区传播辐射。周边各区域在保持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础上,主动接受中原的礼制文化。据此可知,中原地区礼制的传播推动了( )
    A . 文化交流与认同 B . 儒家观念的形成 C . 国家机构的完善 D . 中央集权的确立
  • 1. (2024高二下·泸县开学考) 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我国剩余产品最早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早期,在磁山遗址的窖穴灰坑里发现了粟的痕迹。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剩余产品的数量和种类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西安半坡遗址中有很多窖穴,用来储藏食物,出土了数斗腐朽皮壳,还有两个罐钵盛满了粟。这一时期剩余产品的出现(   )
    A . 为早期国家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B . 有利于私有制的形成 C . 是铁制生产工具充分运用的产物 D . 源于生产关系的质变
  • 1. (2024高一下·丰城开学考)  1989年在江西新干县发现一座大型商代墓葬,其中出土青铜器480余件,包括礼器、兵器和生活用具等,其数量之多、铸工之精为江南地区所罕见。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的两个商代的大祭祀坑,也出土了大批青铜器。这体现了( )
    A . 青铜器普遍应用于生活中 B . 江南是商代的经济中心 C . 家国一体的早期政治形态 D . 商代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 1. (2024高三下·扬州月考) 距今约4500年的陶寺古城,拥有宫城、宫殿建筑、高等级墓地、“天文台”、祭天遗迹等;距今约4300年的陕北神木石峁石城,也存在精美石雕、内外瓮城、巨大墩台等文化遗存。这说明新石器时代晚期(   )
    A . 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B . 中华文明呈现统一性特征 C . 区域经济文化交流较频繁 D . 进入早期国家形成时期
  • 1. (2024高二下·南京开学考)  山西柿子滩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现了鸵鸟蛋皮串珠和蚌壳饰品,鸵鸟蛋皮来自本地,蚌壳来自山东沿海据此可知( )
    A . 不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 B . 黄河流域文明领先地位 C . 当时已经产生贫富分化 D . 柿子滩人组织动员能力
  • 1. (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 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境内考古发掘公布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已有 793处(见图)。 由此可知( )

    A . 夏朝的存在得到考古印证 B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C . 二里头文化有明显核心区 D . 当时各地区之间联系密切
  • 1. (2024高一下·许昌开学考) 考古发现,在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的一些黄河流域文化遗存中,已经出现将粟作为主要农作物进行栽培,并大量使用彩绘陶器的情况。这些文化遗存( )
    A . 处于旧石器时代 B . 属于河姆渡文化 C . 处于新石器时代 D . 已经形成了国家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2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