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深圳期中) 认真观察下图 , 该图可直接用于研究新中国( )

    A . 经济结构的特点 B . 巩固政权的举措 C . 体制创新的历程 D . 生产关系的变革
  • 1. (2024高一下·深圳期中) 1949年9月 , 新政协会议召开 , 与会的662名代表(共产党约44% , 各民主党派约30% , 工农 代表和无党派人士约 26%)经过讨论 , 通过了“共同纲领”等文件 。 民主人士章乃器会后说 道:“(政协会议)做到了多数起了决定作用 , 少数心悦诚服 。这才是真正的、彻底的民主。”由 此可知 , 新政协会议( )
    A . 彰显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B . 标志着政党政治趋于成熟 C . 奉行了人民至上的原则 D . 反映了社会性质已经改变
  • 1. (2024高一下·电白期中) “统购统销”政策在我国曾存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为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随后对食用植物油、棉花、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它们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 (1) 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 (2) 结合材料三,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原因。
    3. (3) 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评析“统购统销”政策。
  • 1. (2024高一下·电白期中) 195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1958年经济计划,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由6.1%提高到16.2%,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由10%提高到33%。这一计划(    )
    A .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B . 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 . 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D . 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
  • 1. (2024高一下·江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接收的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破坏、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基础设施薄弱的烂摊子。通过执行国家的财政工作决定,1950年财政收支相抵后仍然结余10.6亿元,到1951年全国财政收入达124.96亿元,到1952年年底的时候,我国经受住了朝鲜战争和帝国主义禁运的压力,在经济领域站稳了脚跟。1951年2月,周恩来在主持中央军委会议时指出:“现在看来,朝鲜战争会拖下去,不是一两个战役即可结束的,我们只能一面作战,一面建设国防力量,一而恢复经济,把作战与建设结合起来,边打边建设。”随着朝鲜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和停战谈判的开始,边打、边建、边稳政策中建设的任务更加突出了,这样发展国内经济就成为新中国的当务之急。

    ——摘编自景红霞《苏联与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材料二

    中共中央决定于1953年转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不仅是发展的计划,而且是体制变革的计划。 它是我国过渡时期的战略步骤之一,指导方针就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重点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一五”(1953-1957年)计划是一个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计划,不但包括经济建设划,还包括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方面包括工业、农业、运输和邮电、商业以及提高经济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社会建设方面包括培养建设干部,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一五”计划的宏伟蓝图基本上得到了实现,它是计划经济时期完成情况最好的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率高达84%,大部分指标都超额完成。

    ——摘编自鄢小龙、胡鞍钢《中国十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情况回顾》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制定“一五”计划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完成的历史影响。
  • 1. (2024高一下·江西月考) 1949年中国国民收入总额为358亿元,到1952年增至589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326亿元增加至1952年的461亿元。1950年至1952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34.8%。这些成就(  )
    A . 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B . 扭转了工业比例失调局面 C . 得益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确立 D . 表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
  • 1. (2024高二下·武汉月考) 刘少奇在1948年12月写的《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提出:新中国的国家经济是无产阶级手中的基本工具,而合作社是劳动人民的集体经济;只有国家经济而没有合作社,国家经济就无所作为;只有合作社而没有国家经济,合作社就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据此可知(  )
    A . 中共在提前酝酿两种经济形式的整合 B . 内战时期党的民主政治建设成果斐然 C . 国共两党两种政治前途的较量很激烈 D . 新中国三大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特定时代词语语汇中的“高频词”,表征着历史的时间性和历史的延续与变迁,具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特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几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

    高频词

    会议

    社会主义

    阶级

    革命

    经济

    建设

    发展

    人民

    国家

    中国

    领导

    八大

    (1956年)

    118

    98

    45

    53

    52

    79

    111

    118

    25

    57

    十二大

    (1982年)

    128

    35

    62

    123

    124

    92

    117

    77

    52

    62

    十四大

    (1992年)

    179

    14

    25

    209

    184

    173

    102

    76

    118

    59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高频词汇的变化拟定一个主题,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
    A . 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 . 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 . 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 1. (2024高二下·重庆市月考) 下表是1950—1952年重庆社会商品流转公私比重变化表。据表推断,1952年重庆(   )

    年度

    1950

    1951

    1952

    社会商品批发(%)

    国营及合作经济

    31.42

    57.11

    78.39

    私营经济

    68.58

    42.89

    21.61

    社会商品零售(%)

    国营及合作经济

    3.66

    16.36

    61.81

    私营经济

    96.34

    83.64

    38.19

    A .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 B . 私营经济改造取得重大成就 C . 国民经济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D . 新民主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