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宾阳月考) 有学者指出:“亚非社会,正在发展……越来越伸张自己的文化价值,并拒绝那些由西方‘强加’给他们的文化价值。”下列项中,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中国——倡导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进步 B . 韩国——注意发扬东方儒家文化的精华 C . 印度——印度教和基督教仍是主要宗教 D . 埃及——阿拉伯民族传统生活方式保留
  • 1. (2024高一下·深圳期中) 下图是1950年丁鱼创作的年画《女拖拉机手》,该作品( )

    A . 表明妇女成为工业建设主力军 B . 说明耕作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 . 展现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D . 描绘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美好愿景
  • 1. (2024高一下·深圳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胡格诺教派和英格兰新教催生了新的音乐表达,出现了使用法国和英格兰本土语言的诗篇歌调音乐。贵族统治者不仅支持作曲家创作世俗音乐,也赞助作曲家写作宗教音乐。世俗音乐为贵族和中产阶级上层的一群有较高修养的业余表演者提供了适用于演唱和演奏的音乐,有修养的女士和先生常常是有才能的歌手或演奏家。16世纪初,第一次出现了通过活字印刷出版的音乐,大量乐谱将许多音乐作品传播到了更为广泛的地区。

    一一摘编自【关】沃尔德等《西方音乐史十讲》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后,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每个时代特色的主旋律歌曲。

    创作或流行时间

    歌曲

    经典歌词

    20世纪50年代

    《咱们工人有力量》

    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哎嘿,发动了机器轰隆隆地响,举起了铁锤响叮当。

    1994年

    《春天的故事》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域,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浓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凤帆。

    2008年

    《北京欢迎你》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艳过就有了默契,你 会爱 上这里,不管远近都是客人,请不用客气。相约好了在一起,我们欢迎你。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 (2) 请以“时代和旋律”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 (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1. (2024高一下·深圳期中) 在参加万隆会议前,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在妥协中坚持原则,在和解中达到目的”的战略总方针,旨在强调亚非国家的共同身份,避免陷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争论。这一战略( )
    A . 突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 B . 奠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新原则 C . 促进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D . 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智慧
  • 1. (2024高一下·深圳期中) 王崇伦是鞍山钢铁公司工人,先后8次改进工具,并创造了“万能工具胎”,一年内完成了四年多工作量,产品全部是一级产品。1954年1月,重工业部发出《关于学习王崇伦首创精神的通报》,2月8日《人民日报》也发表社论,对王崇伦的首创精神进行了赞扬。王崇伦的首创精神( )
    A . 是一五计划提前完成的根本保证 B . 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干劲 C . 服务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需要 D . 促进“四个现代化”目标实现
  • 1. (2024高一下·电白期中) 195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1958年经济计划,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由6.1%提高到16.2%,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由10%提高到33%。这一计划(    )
    A .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B . 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 . 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D . 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
  • 1. (2024高一下·电白期中) “统购统销”政策在我国曾存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为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随后对食用植物油、棉花、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它们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 (1) 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 (2) 结合材料三,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原因。
    3. (3) 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评析“统购统销”政策。
  • 1. (2024高一下·江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接收的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破坏、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基础设施薄弱的烂摊子。通过执行国家的财政工作决定,1950年财政收支相抵后仍然结余10.6亿元,到1951年全国财政收入达124.96亿元,到1952年年底的时候,我国经受住了朝鲜战争和帝国主义禁运的压力,在经济领域站稳了脚跟。1951年2月,周恩来在主持中央军委会议时指出:“现在看来,朝鲜战争会拖下去,不是一两个战役即可结束的,我们只能一面作战,一面建设国防力量,一而恢复经济,把作战与建设结合起来,边打边建设。”随着朝鲜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和停战谈判的开始,边打、边建、边稳政策中建设的任务更加突出了,这样发展国内经济就成为新中国的当务之急。

    ——摘编自景红霞《苏联与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材料二

    中共中央决定于1953年转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不仅是发展的计划,而且是体制变革的计划。 它是我国过渡时期的战略步骤之一,指导方针就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重点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一五”(1953-1957年)计划是一个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计划,不但包括经济建设划,还包括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方面包括工业、农业、运输和邮电、商业以及提高经济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社会建设方面包括培养建设干部,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一五”计划的宏伟蓝图基本上得到了实现,它是计划经济时期完成情况最好的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率高达84%,大部分指标都超额完成。

    ——摘编自鄢小龙、胡鞍钢《中国十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情况回顾》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制定“一五”计划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完成的历史影响。
  • 1. (2024高一下·江西月考) 1949年中国国民收入总额为358亿元,到1952年增至589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326亿元增加至1952年的461亿元。1950年至1952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34.8%。这些成就(  )
    A . 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B . 扭转了工业比例失调局面 C . 得益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确立 D . 表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
  • 1. (2024高二下·武汉月考) 刘少奇在1948年12月写的《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提出:新中国的国家经济是无产阶级手中的基本工具,而合作社是劳动人民的集体经济;只有国家经济而没有合作社,国家经济就无所作为;只有合作社而没有国家经济,合作社就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据此可知(  )
    A . 中共在提前酝酿两种经济形式的整合 B . 内战时期党的民主政治建设成果斐然 C . 国共两党两种政治前途的较量很激烈 D . 新中国三大改造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