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江油开学考) 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


    变法措施

    结果

    A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

    促进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C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市易之起……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D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高二下·江油开学考) 唐朝杜佑在《通典》中说道:“古之人朴质,中华与夷狄同,有祭立尸焉,有以人殉葬焉,有茹毛饮血焉。”从而他主张在民族关系方面“深达理源”“持盈知足”。这一民族观( )
    A .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往 B . 体现了狭隘的华夷观 C . 否定了前朝的民族政策 D . 源于民族交往的实践
  • 1. (2024高二下·茂名月考) “愁眉”一词本指我国古代女子化妆的方法。东汉时期的孙寿喜欢化啼妆、愁眉,这样就显得惹人怜爱,娇媚。佛教传入中国后,“苦”的思想得到传播,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作“落花同泪脸,初月似愁眉”。后人用佛教的“苦脸”代替“泪眼”,再与我国古代的“愁眉”直接结合,创造了“愁眉苦脸”这一成语。这反映出(    )
    A .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颠覆 B . 前代语言文字不被社会重视 C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未出现冲突 D . 佛教传入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 1. (2024高二下·茂名月考) 西晋段灼在上晋武帝表中指出:“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这表明(    )
    A . 选官权被世家大族把持 B . 中正选人根据道德评定 C . 选官的权力被收归中央 D . 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
  • 1. (2024高三下·高州月考)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给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名称

    时代

    区域

    简介

    邗沟

    春秋

    淮阴至扬州

    沟通长江和淮河

    都江堰

    战国

    四川成都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灵渠

    秦朝

    广西桂林

    连接湘江和漓江;岭南百姓家破人亡

    漕渠

    汉代

    长安至潼关

    漕运,通粮道

    隋朝大运河

    隋代

    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

    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亡隋波浪九天来”

    京杭大运河

    元代

    北京至杭州

    两湖、闽、广等地灌溉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促进新经济区的形成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水利工程”,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1. (2024高三下·高州月考) 自东晋以后,士族子弟以出身做尚书郎为耻辱,高门不屑就任,即便就任也不用心办事。南梁时期谢朏任司徒、尚书令,“素惮烦……职事多不览”。这些现象反映出( )
    A . 尚书台的权势地位下降 B . 门阀士族统治暗含危机 C . 偏安朝廷丧失统治基础 D . 寒门士人受到君主重用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完成本土化 B . 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相生相胜等思想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C .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 D . 唐朝三教并行,禅宗修行简便,易于传播,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据史学家研究,魏晋时期“山东及苏北之人多移往江南地区;河北南部及河南东部之人,多移往皖南及江西;山西、河南西部之人,多移往湖北东南部;少数陕甘之人则移往四川。这些移民的确数,很难统计,据大致的估计,百年间北人南迁者,大约有九十万,占当时南方人口的六分之一。”不属于这次人口迁徙影响的是( )
    A . 南方土地得到大量开垦 B . 农作物商品化程度提高 C . 南方手工业领域明显进步 D . 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
  • 1. (2024高三下·浙江月考) 《晋书》中记载:“夏,帝将伐蜀,乃谋众曰:‘自定寿春已来,息役六年,治兵缮甲,以拟二虏。略计取吴,作战船,通水道,当用千余万功,此十万人百数十日事也。又南土下湿,必生疾疫。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在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虞定虢,吞韩并魏之势也。’”由此可见(    )
    A . 司马昭伐蜀中重视疫病的防治 B . 伐蜀对完成国家统一意义重大 C . 应首先攻打蜀国但条件还不够成熟 D . 攻打吴国不在司马昭战略计划之列
  • 1. (2024高三下·浙江月考) 《隋书》记载:“炀帝即位,营建东都,矩职修府省,九旬而就。时西域诸蕃,……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矩掌其事”的地点位于图中(    )

    A . B . C . D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