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毕节模拟)  1905—1908年间,印度爆发了一场以抵制英国货、提倡国货为主要内容的司瓦德西运动。运动期间,英国布、英国烟被堆放在街上焚烧示众,收入微薄的下层群众宁肯多花钱买国产布,也不穿廉价的洋布。该运动( )
    A . 表明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B . 有助于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 C . 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 . 继承了甘地土布运动的精神
  • 1. (2024高三下·毕节模拟)  1972年,尼克松与勃列日涅夫签署了《关于限制反导弹系统条约》和《关于限制进攻性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1987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签署了《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美苏又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这反映出美苏两国( )
    A . 军事力量趋于平衡 B . 意识形态分歧减弱 C . 力图避免军事对抗 D . 存在利益的一致性
  • 1. (2024高三下·毕节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西方文明兴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一种文明能否通过再造而复兴,取决于其自我更新活力和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自我调整能力。西方文明在中世纪后半期复兴、在近代崛起并在世界占据主导性地位,是彻底摆脱了欧洲古典文明束鳞后诞生的新文明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激烈碰撞过程中,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全面再造的结果。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包含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营养、又须汲取外来文化的活力。

    ——摘编自徐坚《文明的再造与复兴——东西方文明兴衰的启示》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就“文明的再造与复兴”自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 1. (2024高一下·月考) 《共产党宣言》宣称:“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段话阐明了(   )
    A . 资本主义制度被取代的必然性 B . 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 C . 无产阶级完成历史使命的方式 D .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 1. (2024高一下·月考)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由于无产阶级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从而不得不依靠暴力方式来获得自己的生存权利;也正是由于无产阶级处于社会最底层,承受着最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因此他们具备了革命的需求。据此可知,马克思主义者(    )
    A . 未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有效途径 B . 提出扩大工人政治权利的要求 C . 认为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彻底性 D . 倡导实现无产阶级的国家联合
  • 1. (2024高一下·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是资本主义因素发生最早的地区,其北部和沿海的一些城市当时已经有了初具规模的手工业和较为发达的商业贸易。新的经济活动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个人才智的弘扬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的看法和生活的态度。财富的普遍增长为当时更多的人们按自己的意志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刘建军《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新文化的多重起源》

    材料二  宗教改革后,新教非常重视兴办学校,用新的方法教育学生。如路德主张设立公费学校,强制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不但学习宗教,还要学习文化。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打破以宗教经典为主的拉丁学校传统,引进自然科学和其他学科,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对提高人的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摘编自马敏《近代西方文化的转型之宗教改革》

    材料三  狄德罗认为,在自然界里,人人享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包括财产权、生命权和自由权。人们通过契约组成国家,把裁决是非、惩处犯罪等权力交给国家,以保障财产权等自然权利。

    ——摘编自唐喜平《启蒙运动的发生与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改革对当时教育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狄德罗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意义。
  • 1. (2024高一下·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相对封闭的区域性为主的发展状况被打破,首先是以西欧为主导的全球性殖民扩张建立起地理上的全球联系。随之,海路大通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陆路交往,世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进程。全球范围内的生物物种、商业贸易、人口迁移、宗教文化等出现了空前“哥伦布大交换”。

    ——摘编自白小红《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

    材料二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多方面原因促使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适应了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英国工业革命前,图地运动在使农民成为流浪者的同时,也使他们成为出卖廉价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英国手工工场训练了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他们积累的生产经验也直接推动了各种机器的发明。

    ——摘编自孙丽红《试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历史发生变化的主要表现。
    2. (2) 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的原因
  • 1. (2024高一下·月考) 关于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动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欧洲人于13世纪已开始海洋探险 B . 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对财富和市场的需求 C . 人们懂得一些地理知识 D . 欧洲长期从亚洲进口奢侈品
  • 1. (2024高一下·月考) 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这体现了人类古代文明发展具有(   )
    A . 趋同性 B . 多元性 C . 包容性      D . 继承性
  • 1. (2024高一下·月考) 17世纪时,人们由举起人文精神的旗帜到进入理性时代,其根本原因是(    )
    A . 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B . 基督教会的黑暗统治 C . 仁人志士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D . 人文精神自身的魅力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