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赣州模拟)  楼顶隔热施工时某同学观察到工人师傅能将一大块保温泡沫板轻松拿起。他想:“保温泡沫板的密度是不是很小?”为此,他找到一小块保温泡沫板,设计了如下方案来测量其密度。
    1. (1)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保温泡沫板、电子秤、量筒、烧杯、细棒、水、记号笔

      【实验步骤】

      用电子秤测出保温泡沫板的质量为3.6g;

    2. (2) 在测量保温泡沫板体积时,由于量筒口径较小,保温泡沫板无法直接放入。经过思考,他采取了以下步骤测出了保温泡沫板的体积(保温泡沫板不吸水);

      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发现保温泡沫板在水中漂浮,如图所示,用将保温泡沫板压入水中,直至,并用记号笔在烧杯壁上作好水面位置标记;

      ②将保温泡沫板从水中取出后,在量筒中加入250mL水,再将量筒中的水缓慢加入烧杯直至标记处,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如图所示,则保温泡沫板的体积为

    3. (3) 通过相关数据,计算出保温泡沫板的密度为

      【评估】实验中保温泡沫板从烧杯中取出时沾有水,会使所测保温泡沫板的体积偏,从而会使得所测密度值偏

  • 1. (2024·惠州二模)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在2021年3月出土了大量文物,如题1图所示是其中的金面具残片,文物爱好者小明和小敏同学制作了一个金面具的模型,用实验的方法来测量模型的密度.

    1. (1) 小明把天平放在台上,然后将天平调平.
    2. (2) 调好后小明将模型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砝码和游码如题2图甲所示,则模型的质量为g.
    3. (3) 小明又进行了如题2图乙所示的三个步骤:

      ①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②用细线拴住模型并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

      ③取出模型,用装有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处,量筒中剩余的水位如2图丙所示.

    4. (4) 旁边的小敏发现取出的模型沾了水,不能采用量筒的数据,于是测出题2图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 小敏计算出模型的密度为
    5. (5) 若只考虑模型带出水产生的误差,则实验过程中模型带出水的体积为 , 小敏计算出的密度值与实际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 1. (2024九下·长沙模拟) 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
    A . 用镍铬合金线制作滑动变阻器 B . 用热值较高的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 C . 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D . 用熔点较低的酒精制成能测量较低温度的寒暑表
  • 1. (2024·沅江三模) 长雅中学学生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测盐水的密度,小组成员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操作:

    1. (1)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2. (2) 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将它放在天平的左盘,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g(如图乙);
    3. (3) 将烧杯中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数如图所示(如图丙);
    4. (4) 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15g;
    5. (5) 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 1. (2024九下·东莞模拟) 图所示,为提高蔬菜的品质及产量,菜农常向蔬菜喷洒密度在1.03~1.05g/cm 之间的叶面肥.小王用固体颗粒肥料和水配制了叶面肥,为了确定配制的叶面肥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需先,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 (2) 将适量叶面肥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叶面肥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所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叶面肥的总质量为g.
    3. (3) 将烧杯中的叶面肥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叶面肥的体积为cm3
    4. (4) 将倒空后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当将最小为5g的砝码放入右时,分度盘指针如图丙所示,此时应,使天平平衡,平平衡时,测出倒空后的烧杯的质量为37g.
    5. (5) 小王所配制的叶面肥的密度为 g/cm3
    6. (6) 评估小王的实验方案可知,他测量出的叶面肥的密度是 (选填“偏:”“偏小”或“准确”)的
  • 1. (2024·新兴二模) 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明在路边捡到一块形状不规则的路沿石样石,他想知道这块路沿石是不是大理石制成的(大理石的密度范围:2.60~2.80 g/cm),于是将样石带人实验室进行测量。

    1. (1) 实验时,应将天平放在 台上。
    2. (2) 天平调平后,将样石放在左盘中,往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天平重新平衡时,如图甲所示,则样石的质量为g。
    3. (3) 在量筒内先倒人适量的水,再将样石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则样石的体积是cm3 , 样石的密度是 kg/m3。由此可判断路沿石 (选填“是”或“不是”)大理石制成的。
    4. (4) 小明将样石放入量筒中时,不小心溅出了几滴水,则所测样石的密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 (5) 若样石体积较大,量筒中放不进去,小明与同学们交流讨论后,重新设计实验(器材:电子秤、大烧杯、记号笔),方案如下:

      ①电子秤测出装有适量水的烧杯的总质量 m1,如图丙;

      ②将样石缓慢浸没在水中,测得烧杯、水和样石的总质量m2,如图丁,并用记号笔在水面处做标记,然后取出样石;

      ③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3,如图戊。则样石密度的表达式:ρ=. (用测得量和水的密度 ρ 表示)。

  • 1. (2024九下·邵阳模拟) 明明在做测石块的密度实验,测量过程如图所示,则该石块的质量是g,密度为。实验时若先测小石块体积再测小石块质量,所测小石块密度会偏(选填“大”或“小”)。

  • 1. (2024九下·沂水月考) 学过密度知识后,老师为检验小明的学习效果,给他提供了天平、砝码、烧杯、量筒、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等实验器材,要求用给出的器材测出液体的密度。小明实验如图所示:

    1. (1) 小明将托盘天平取出,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将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的处,发现指针出现图甲所示情况,此时他应将平衡螺母向端调节,使天平平衡;
    2. (2)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待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如图乙所示,错误之处是:
    3. (3) 改正错误后,天平再次平衡,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所称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g;然后倒一部分液体到量筒中,再用天平测出剩余的待测液体和烧杯的质量143.4g,可知倒入量筒中待测液体的质量为g,且倒入量筒中待测液体的体积如图丁所示得到,根据实验数据求得待测液体的密度为
    4. (4) 实验结束后,小明发现测量质量时都使用了同一个磨损了的砝码,这对测量液体密度的结果(填“会”或“不会”)产生影响。还发现量筒内液面上方的筒壁上有少许液滴残留,这会使测量所得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
  • 1. (2024九下·铜仁模拟) 2023年 5月28日,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中程干线客机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首次商业飞行,首发用户为中国东方航空。该机机身大规模使用完全国产化的第三代铝锂合金,使飞机构件重量显著减轻,主要利用了第三代铝锂合金的(     )
    A . 熔点高 B . 导电性好 C . 导热性好 D . 密度小
  • 1. (2024·勐海模拟) 小明准备利用弹簧测力计制成简单实用的“液体密度秤”。如图所示,在测力计下方的小桶中加满待测液体,就可以直接“称”出该液体的密度,已知小桶的质量为 , 容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密度为“”的刻度应标在的刻度上
    B . 水的密度应标在的刻度上
    C . 此“密度秤”的测量范围是
    D . 改制成的密度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