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下·文山期中)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 (2023七上·茶陵期末)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

    ①实行科举取士  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③提倡节俭  ④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3七上·汉中期末)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  )
    A . 公元前2世纪初 B . 公元前2世纪末 C . 公元前3世纪初 D . 公元前3世纪末
  • 1. (2023七上·长沙期末)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
    A . 公元前3世纪初期 B . 公元前3世纪末期 C . 公元前2世纪初期 D . 公元前2世纪末期
  • 1. (2023七上·安乡县期中) 下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

    第二章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第四章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 . 秦始皇 B . 汉献帝 C . 汉高祖 D . 汉武帝
  • 1. (2023七上·应城期末) 考古发现汉文帝霸陵(霸陵:汉文帝刘恒和窦皇后合葬的陵寝)的外葬坑没有太多的贵重物品,除了印章、陶俑之外,还有一些车马器,很少有金银器物。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汉文帝时期(    )
    A . 经济凋敝 B . 豪强乱政 C . 崇尚节俭 D . 奢侈享乐
  • 1. (2024七下·雷州开学考) 农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境内的人类在农业未兴盛前,主要以采集为生,辅以渔猎。他们采集的植物大半以干果及水果为主,至于采集的是哪些种类,因为残留物难于在地下保存过久,所以我们很难知道具体的情况。至于渔猎的种类,因遗骨比较不易腐化,我们可以检验其品类,大致有所了解。……但当人口增加到采集、渔猎不足以供应足够的食物时,人们就得发展农业了。

    ——摘编自许进雄《中国古代社会:文字与人类学的透视》

    材料二

    耕者必有一来一耜一铫,若其事立。

    ——摘自《管子·海王》

    释义:每一耕者必须有一把犁、一个铧和一把大锄,然后才能够做他的事。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摘自《国语·晋语》

    释义:原来在宗庙中用于祭祀的牲口,现在已经成为田里工作的主要力量。

    材料三  九月,(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太宗孝文皇帝上》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摘编自班固《汉书·景帝纪》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农业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早期南北方最具代表性的农耕遗址。
    2. (2) 材料二反映的现象产生于哪一时期?这一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共同看法和采取的主要措施。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
  • 1. (2024七下·雷州开学考) 经济发展是强国之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下令罢兵归田,组织军队复员。……同时又下令招抚流亡,释放奴婢。规定凡在战争中流亡山泽的人口,各归原籍,恢复他们过去的爵位、土地和房屋……对于因饥饿而自卖为奴婢者,免为庶人。……田租只收产量的十五分之一。对于遭受战乱比较重或临时受灾的地区,则免除其租税。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高祖采取这些举措的原因,并说明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材料所反映的措施和现象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
  • 1. (2024七下·雷州开学考) 西汉文帝、景帝和东汉光武帝都调整了统治政策,使国家走向兴盛,出现了盛世局面。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
    A . 防止发生农民起义 B . 巩固皇权统治 C . 打击贵族的势力 D . 防止诸侯夺权
  • 1. (2024七下·揭东开学考) 考古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面部表情很严肃,汉景帝阳陵中的陶俑表情比较柔和安详。陶俑的面部表情变化可以从侧面印证( )
    A . 汉高祖“无为而治” B . 西汉王朝社会的鼎盛· C . “文景之治”的情形 D . 汉朝阶级矛盾的消除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