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南山模拟) 小历同学的课堂笔记写着“六王毕,四海一”“海内为郡县、百官公卿”,由此可知,他学习的内容是(   )
    A . 先秦时期政治特点 B . 君主专制政体演变 C . 大一统的秦朝政治 D . 大一统的两汉政治
  • 1. (2024·南山模拟) 右图为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出土的重要礼器玉琮,四川三星堆文化前期也出现了良渚玉琮。此外,良渚文化的兽面纹还出现在陕西的石峁遗址中。这表明(   )

    A . 中华文明起源于良渚文化 B . 良渚文化领先其他文化 C . 三星堆是良渚文化的扩散 D . 区域文化之间相互影响
  • 1. (2024·珠海模拟)  关于曹操墓,史上有七十二疑冢之说。近年考古学家根据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高陵出土的石牌,确定其墓主人是曹操。据此可知(   )

    “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牌

    A . 《三国志》记载准确翔实 B . 考古发现能推动史学研究 C . 出土文物能反映历史真实 D . 最新研究成果具有权威性
  • 1. (2024·珠海模拟)  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一组汉光武帝向民众公示医方的诏令,并要求朝廷“为民和(调和)良药”、“自省约市(购买)药”。此诏令反映出(   )
    A . 汉朝强化西域治理 B . 中医治疗技术已经成熟 C . 政府关注民众疾苦 D . 丝路开通促进中医发展
  • 1. (2024·珠海模拟)  秦朝统一使用的小篆,摒弃了金文的形象性强、部分字笔画随意增减等弊端,实现了文字的线条化,规定了偏旁部首的形态和位置,使文字更规范、易识。小篆的推行(   )
    A . 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B . 利于对外经济交流 C . 削弱了文字审美功能 D . 便于规范公文格式
  • 1. (2024·郁南模拟)  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遗址北边西苕溪谷地,出土了专用的分体式石犁,还有两种石镰,一种掐穗用的爪镰,另一种标准的割杆子的镰刀。这反映了当时( )
    A . 社会生产力发达 B . 专业农具的出现 C . 稻麦轮耕制产生 D . 社会阶级的分化
  • 1. (2024·郁南模拟) 殷墟出土了大量的贝,商朝时期的一些文字都含“贝”字(如下表)。据此判断,贝在商朝应该是( )                                                                                                            

    甲骨文

    对应汉字

    A . 货币 B . 礼器 C . 食器 D . 酒具
  • 1. (2024·福田模拟) 折叠凳本适合游牧民族使用,被称为胡床(见图)。《后汉书》最早记载了汉灵帝“好胡床”,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类史料中关于“胡床”的记载已屡见不鲜,胡床成为南北各地上至皇帝权臣下至村妇的常用坐具。胡床使用范围的扩大体现了( )

    A . 政权并立 B . 江南开发 C . 商业繁荣 D . 民族交融
  • 1. (2024·福田模拟) 《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考古发现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出土文物大部分是陶俑,此外就是陶器,还有铜器、铁器小件。这表明( )

    ①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②《史记》中的记载真实可信,是一手史料

    ③汉文帝提倡节俭      ④汉文帝注重农业生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重庆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魅力,蕴含着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某校历史组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践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1. (1) 【任务一  研文物中的文化】

      左图部分文字为“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意为:如果衡器的误差超过十六两,那么负责管理衡器的官员啬夫将被罚缴一件铠甲;如果误差在十六两以下到八两之间,则会被罚缴一个盾牌。)

      图一 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

      图二 奏乐陶俑(云南大理出土。749年,南诏王带回龟兹乐两部,图为南诏国演奏胡乐的艺术再现)

      图一、图二所示文物按照史料类型,都属于;图一能够实证秦朝推行的措施是
      从图二中我们还能获得唐朝哪些相关历史信息?

    2. (2) 【任务二  究戏剧中的精神】

      话剧《屈原》宣传海报

      1940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展抗日文化运动,要求南方局“应对发展文化运动问题⋯⋯加以切实研究。”遵照这一指示,由周恩来直接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以开展文艺创作、艺术演出等形式,宣传抗战、呼唤民主。

      1942年,重庆国泰剧场首次公开演出郭沫若新编历史剧《屈原》。该剧从创作、排练到公演,一直得到周恩来和南方局的指导和支持。它以艺术的形式对古代诗人屈原的刚毅性格、崇高抱负、家国情怀进行了生动演绎。《屈原》呼吁全国人民抗战,反对妥协投降,其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宣传和张扬。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不正确”。

      A.除话剧《屈原》外,郭沫若在重庆还创作了《四世同堂》等作品。( )

      B.话剧的成功演出是南方局落实发展抗日文化运动指示的具体表现。( )

    3. (3) 根据任务二的图文信息,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政策产生的历史作用。
    4. (4) 【任务三  析实践中的理念】

      农业、农村是国家繁荣安定之基。新世纪,我国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2000年中央决定在安徽全省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3年在全国推开,到2005年全国已有28个省级行政区全面免征农业税。自2006年1月起,中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一个在我国存在了2600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粮农马海福说:“我家每亩地年净收益达到1000多元,真是赶上了好政策”。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整编

      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张《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邮票被设计成日历的格式,充满深意:上面一页大大的“税”字正在被撕掉,寓意取消农业税;露出半面的后一页,则是庄稼在彩虹下葱郁生长,寓意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农业大发展的前景。全面取消农业税,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惜民之力、恤民之患、体民之心的原则和理想,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为邦本”思想的发扬光大。

      ——据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等整编

      根据任务三中的材料,概括我国取消农业税进程的特点,并分析我国取消农业税的历史意义。

    5. (5) 综上,我们应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