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来宾期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对历史的一脉相承,又体现了新时代的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

    材料二:澶渊之盟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双方军事实力均衡、政治上互相妥协的结果。它在客观上起了安定边境的积极效果,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澶渊之盟签订后的117年间,两国相互遣使379次,基本上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三: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整合的模式是以中原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在此过程中,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但这一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从未被打破。这种完整性、延续性成了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

    ——摘编自袁行需等《中华文明史》

    1. (1) 材料一中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共同反映的民族关系是(①唐与吐蕃的关系;②唐与回纥的关系。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空格内。)请根据材料,指出这一现象得益于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双方”指的是哪两方。指出澶渊之盟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的特点及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逐渐交融,到元朝时期开始形成哪一新的民族?
  • 1. (2024七下·来宾期中) 唐太宗曾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表明唐太宗认识到(   )
    A . 体恤百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B . 治国理政须加强对百姓的监督 C . 加强统治须扩大官员选拔范围 D . 扩大统治基础必先行制度创新
  • 1. (2024七下·来宾期中)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不第后赋菊》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黄巢起义(   )
    A . 打击了唐朝统治 B . 推翻了唐朝统治 C . 消灭了藩镇割据 D . 缓和了统治危机
  • 1. (2024七下·来宾期中) “都城开封的夜市十分兴盛,不仅有商业夜市,还有文化娱乐夜市。当时的文化娱乐夜市有多种类型,在酒楼茶社里,有艺人演唱、讲史;在瓦肆勾栏中有杂剧表演;还有街头歌舞表演;等等。”这印证了(   )
    A . 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B . 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 .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发展 D . 南宋手工业的繁荣
  • 1. (2024七下·来宾期中) 有学者认为,宋代商业贸易的大发展,可以被称为我国“第一次商业革命”。当时商业贸易发达,最突出的表现是(   )
    A . 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大都市 B . 出现了专门的商业区“市” C . 对外商业贸易交往的频繁 D .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1. (2024七下·来宾期中)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其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加强了南北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生产工具创新

    农业措施

    唐太宗减轻农民劳役负担


    宋真宗派人从福建运了万斛占城稻,分给江南等地的农民种植

    材料三: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元朝时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对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进行取直,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其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大运河开凿的朝代及其开通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图1、图2所示的生产工具的名称。概括唐代和宋代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 1. (2024七下·来宾期中) “万里车书新一统”,由于政令统一、交通便利,此前山水迢递、往来甚少的各民族逐渐联系到了一起。由此可见,元朝的统一(   )
    A . 推动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B . 便利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C . 推动了交通方式的发展 D . 打开了政权并立的局面
  • 1. (2024七下·来宾期中) 下表是唐宋时期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部分)。宋代发行铜币数目的显著增长说明(   )

    朝代

    时间

    铜币数目/万贯

    804年

    13.5

    1000年

    135

    1007年

    185

    1073年

    600

    A . 儒学成为主导思想 B . 宋朝经济空前发达 C .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D . 民族之间交往密切
  • 1. (2024七下·来宾期中) 观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传播路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中国古代科技(   )

    A . 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B .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C . 彰显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D . 在隋唐时期发展到顶峰
  • 1. (2024七下·来宾期中) “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于(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唐朝 D . 元朝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