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内江三模) 七年级的同学在复习时制作了如下历史思维导图。据此可知,其空白处应填入的是 ( )

    A . 禅让制 B . 等级制 C . 奴隶制 D . 私有制
  • 1. (2024·内江三模)  下列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共同点是(  ) 

    A . 走农业集体化道路 B .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 改变了经营方式 D .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1. (2024·喀什模拟) 如图是近代以来陆上交通工具的演变,体现出(   )

    马车

    蒸汽机车

    早期汽车

    动车

    A . 科技进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B . 信息传递影响人们思想观念 C . 科技进步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D . 科技发展优化国家经济结构
  • 1. (2024·喀什模拟) 据估计:1730年时,全英国12000至17000名教师中约有2000名女性。到1851年,更多妇女走出家庭,其中有七万名妇女就业于教师行业,伯明翰的女性教师占该市教师总人数的79%。此外,不少知识女性还开办了学校。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妇女(    )
    A . 经济独立推动女权运动发展 B . 取得与男性平等的就业机会 C . 传统社会角色定位发生改变 D . 完全摆脱家庭束缚走向社会
  • 1. (2024·喀什模拟) 统一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之一。为维护国家统一,清朝在新疆地区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 . 设立西域都护 B . 设置驻藏大臣 C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 . 派遣郑成功收复台湾
  • 1. (2024·喀什模拟)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他的积极影响是(    )

    A . 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 . 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平衡 C . 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D .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 1.  到2017年,中国解决了近14亿人的温饱,减少了8亿多贫困人口,为7.7亿人提供了就业,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由此可知,我国( )
    A . 社会主义制度发挥出优越性 B . 已完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 建成世界最完备的教育体系 D . 已经实现了中国梦宏伟蓝图
  • 1.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家安全挑战和战争威胁,毛泽东多次强调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重要性。1956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向科技进军”的号召,指示周总理主持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决策实施“两弹一星”、电子计算机等国防尖端工程,探索“自力更生”“突出重点”“军民结合”“大力协同”的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现代化之路,为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朱启超《铸造强国利器70年—新中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历程与启示》

    材料二 中国主要科技创新成就(部分)

    时间

    成就

    1970年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2年

    我国成功提取出一种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

    1973年

    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1983年

    “银河”亿次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

    1987年

    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建成我国第一个Internet电子邮件节点,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1. (1) 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大力发展国防科技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方面取得成就的史实。
    2. (2) 据材料二、归纳我国的科技除了国防外还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取得这些成就的共同作用。
  • 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这一举措的成功(   )
    A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 C . 完善了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 D .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1.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量优秀作品问世,如《红岩》《青春之吹》《东方红》《英雄儿女》等。这些优秀作品问世的背景是( )
    A . “双百”方针的提出 B . 高考制度的恢复 C .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行 D .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