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昆明模拟) 列宁多次指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的几年内,俄国农村的灾难并不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而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够所引起的。这一认识推动了苏俄(联)(    )
    A . 实施新经济政策 B .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推行农业集体化 D . 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 1. (2024·建设模拟) 《普京与俄国政治》中谈到“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实行开明专制,面向欧洲,跨入现代化进程……第二个高峰……使俄国经济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第三个高峰⋯⋯以反西方的中央集权方式推动现代化。”其中,俄罗斯第三个高峰的出现是因为(   )
    A . 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实现了历史转折 B . 二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君主专制统治 C . 二十世纪上半叶苏联逐步建立“苏联模式” D .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1. (2024·长沙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11月结束的这场战争持续了4年3个多月,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19世纪以来欧洲一直保持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了根本的动摇。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个主要阶段

    阶段

    时间

    概况

    第一阶段

    1939年至1942年末

    先是德国人,后是日本人获得胜利和扩张

    第二阶段

    1942年末至1943年

    同盟国开始反攻

    第三阶段

    1944年至1945年

    同盟国于1945年8月取得最后胜利

    ——阿德勒《世界文明史(下册)》

    材料三  鉴于美国所处的非常有利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美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界性的思想体系,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影响。为确定战后欧洲的秩序,战胜国召开了哪次国际会议。
    2. (2) 在第一阶段盟军接连败退,湖南的哪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取得了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战争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认为“在美苏之间不存在中间道路”的原因。在这一时期为了和苏联对抗,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综上,你认为推动国际格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 1. (2024·娄底模拟)  某历史探究小组在学习了世界近现代史后围绕“危机与抉择”这一主题进行了如下资料收集与探索,请你参与完成。

    材料一:土地属于我们,而粮食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而木材属于你们;河流属于我们,而河里的鱼却属于你们。

    ——《俄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股票市场的崩盘始于1929年9月。一个月内股票的价值下降了40%,而且除了少数几次股价有短暂的回升外,这种下降一直持续了三年。在此期间,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262下降到22,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从73下降到8。到1933年时,美国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近一半,商品批发价格下跌了近1/3,商品贸易下降了2/3以上,失业率达40%左右。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粉碎“四人帮”的胜利,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内乱,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但是,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仍然继续,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影响仍然存在,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一部分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权力仍然掌握在某些帮派分子手中,有些地方帮派势力盘根错节,一些地区的动乱尚未停止。清查和摧毁“四人帮”的残余势力,稳定国家局势,恢复正常社会秩序,成为当时的重要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 (1) 根据同学们收集的材料请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所反映的社会危机;面对危机,他们国家的领导人各自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上述三次改革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三次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三次改革请你就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3. (3) 面对危机做出智慧的抉择尤为重要。请以“危机与抉择”为题,在下列四组关键词中任选三组,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①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

      ③左”倾错误——遵义会议

      ④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与抗战胜利;

  • 1. (2023九下·隆昌模拟)  1921年,列宁说:“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由此,苏俄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自由贸易,实行了( )
    A . 新经济政策 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工业化建设 D . 农业集体化建设
  • 1. (2024·龙湖模拟)  1921年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提到“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1933年罗斯福新政“放弃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原则,转向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这表明,两个“新政”都( )
    A . 巩固当时国家政权 B .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C . 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 . 彻底摆脱经济危机
  • 1. (2024·娄底模拟) 某历史小组在学习了世界近现代史后围绕“危机与抉择”这一主题进行了如下资料收集与探索,请参与完成。

    材料一:土地属于我们,而粮食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而木材属于你们;河流属于我们,而河里的鱼却属于你们。

    ——《俄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股票市场的崩盘始于1929年9月。一个月内股票的价值下降了40%,而且除了少数几次股价有短暂的回升外,这种下降一直持续了三年。在此期间,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262下降到22,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从73下降到8。到1933年时,美国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近一半,商品批发价格下跌了近1/3,商品贸易下降了2/3以上,失业率达40%左右。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粉碎“四人帮”的胜利,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内乱,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但是,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仍然继续,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影响仍然存在,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一部分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权力仍然掌握在某些帮派分子手中,有些地方帮派势力盘根错节,一些地区的动乱尚未停止。清查和摧毁“四人帮”的残余势力,稳定国家局势,恢复正常社会秩序,成为当时的重要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 (1) 根据同学们收集的材料请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所反映的社会危机(3分);面对危机,他们国家的领导人各自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上述三次改革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三次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三次改革请你就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3. (3) 面对危机做出智慧的抉择尤为重要。请以“危机与抉择”为题,在下列四组关键词中任选三组,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①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

      ③左”倾错误-遵义会议

      ④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与抗战胜利;

  • 1. (2024·新邵) 下面图一和图二分别宣传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美国实施的经济措施,这两项措施的实施(    )

    A . 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 都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C . 说明了两国的经济环境相同 D . 都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完成
  • 1. (2024·池州模拟)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程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 . 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 .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认为苏联模式有合理之处 D . 否认苏联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 1. (2024·砀山模拟) 1933年与1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面对这种经济状况,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下列内容与这种状况无关的是(    )
    A . 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B . 苏联形成斯大林模式 C .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D . 德日建立法西斯统治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