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思想政治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雅安模拟)  2024年2月2日,“龙舞新春·欢乐春节”活动在德国海德堡市举行。庙会上,抖空竹、贴春联、写“福”字等民俗体验吸引游客驻足;晚会上,武术、民乐等中国传统艺术与圆舞曲、奏鸣曲等西方音乐作品同台上演,观众反响热烈。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了德国民众的普遍认同

    ②文化共情力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③文化交流是连接中德两国人民心灵的纽带

    ④相似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德文化交流的基础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雅安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今天,我们要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使文化发展贯通古今,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形式,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深处把握文明的未来走向,以文化古今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的理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安顿我们的精神家园。

    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这种高度契合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进行有机结合,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思想武器,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使马克思主义牢牢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1. (1)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
    2. (2)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结合材料和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 (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取得了诸多创新成果。请你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两项,将内容补充完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创新思想

      天下为公、天下大同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民为邦本、为政以德

      天人合一、万物并育

      协和万邦、和衷共济

  • 1. (2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模拟)  从“已欲利而利人,已欲达而达人”“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适已而忘人者,人之所弃;克已而立人者,众之所戴”,到今天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信修睦、天下大同”的价值理念一直都是中华文明的坚固瑰丽基石。以此可见( )

    ①扶危济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

    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乌鲁木齐模拟)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一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既体现着中国古人对“天下”构成的认知,又寄托着我们对身处远方的亲朋的思念之情。材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①源于对世界总体结构的创造性想象

    ②涵养着中华民族的核心思想理念

    ③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促进的成果

    ④与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相互交融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 (2024·益阳模拟)  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既是人民健康守中外友谊传递者,也是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他们是致力于建设人类康共同体的优秀团队,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医者仁心、天下一家”的故事。这表明( )

    ①文化能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

    ②中华民族精神在我国不断发扬光大

    ③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益阳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强调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各地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平台载体,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群众身边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和其他重要纪念日举行隆重纪念活动,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增进人们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为专门立法提供了宝贵经验借鉴。近年来,我国颁布、修订了多部爱国主义相关法律,如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2015年颁布)、国歌法(2017年颁布)、英雄烈士保护法(2018年颁布)、国旗法(2020年修订)等,为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提供了立法基础。

    1. (1)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回答,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推进科学立法的。
    2. (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障。试运用文化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 1. (2024·宜春模拟)  2023年12月7日,“演艺大世界——2024上海国际音乐剧节”启幕。开幕当天,上海文化广场年末演出季也拉开帷幕,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爱尔兰、中国6个国家的7台年末大戏将陆续上演。由此可见(    )

    ①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②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中华传统文化能立足时代,与时俱进

    ④中华文明具有开放包容的内在潜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九江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九江市考察调研,了解了当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等情况。

    【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在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不断探索,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相继写入党章和宪法。如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

    【主题公园赓续千年历史文脉,优秀文化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万里长江,在九江留下了152公里“黄金水道”,也孕育滋养了交融共生、生生不息的千年文脉。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立足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落脚于“还江于民、便民利民、生态优先、文化铸魂”。先期建成的一二期项目,集旅游、观光、休闲、展陈功能于一体,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和九江文化新地标。从琵琶亭到浔阳楼,浔东城区浔阳江畔人头攒动,游人如织,一条环绕长江岸线(九江段)的景观带、文化带、经济带正在崛起。

    【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

    九江这颗镶嵌在万里长江与百里鄱湖交汇点的璀璨明珠,正向着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目标扬帆远航,努力走出一条生态文明的永续发展之路。九江市生态系统建设将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着力推进生态价值转化,积极探索减污降碳机制,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九江篇章。

    1. (1)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功能的知识,阐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现实意义。
    3. (3) 结合材料,运用三段论的知识补充下列推导过程,并运用两种创新思维方法,谈谈如何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九江篇章。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九江生态系统建设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 1. (2024·上饶模拟) 青花瓷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其滥觞于唐代巩县窑,辉煌于大明永乐、宜德两朝景德镇珠山“御器厂”,是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在科技、贸易、人文与艺术交流中共同催生的一枝奇葩。千百年来伴随着青花瓷的传播,中国人的技术、品味以及生活方式亦逐渐为世界其他国家所欣赏、推崇。由此可知( )

    ①青花瓷是不同文化交融和合的产物 
    ②文化交流构成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吸收外来文化有利于获得对方认同 
    ④青花瓷展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追求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上饶模拟)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九江、景德镇、上饶等地,深入长江岸线、企业、历史文化街区、农村等进行调研。

    材料一:10月11日上午, 习近平来到景德镇市考察调研。在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习近平先后走进南麓遗址、陶瓷博物馆、明清窑作群,饶有兴趣地了解制瓷技艺流程、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等情况,同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鼓励他们秉持艺术至上,专心致志传承创新。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要集聚各方面人才,加强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进一步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材料二: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位于饶河国家湿地公园中心地带,多年前人居环境杂乱,百姓收入不高,沿河生态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该村所在党支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确立了绿色发展、以生态优势带动经济发展的振兴路子。组织村民一起商量村庄环境整治方案,成立护鸟队,保护当地特有的“蓝冠噪鹛”这一世界濒危物种。村里公共事务由村民定期在申明亭召开村民会议,

         讨论商议。村民大会制定通过336个字的村规民约,上榜上墙。该村通过齐抓共管、久久为功,实现了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助力了乡村振兴。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石门村是如何通过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助力乡村振兴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