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为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江水从(zhóng  zhōng)间隔断两山。

    ②我想要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因为无论淡妆浓(mǒ  mā),她总是显得那么美丽。

    ③远远望见洞庭湖上湖光山色的样子,就像白银(pán  pān)里托着一只小小的青螺。

  • 1. 给诗句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③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晴天的西湖波光闪动,显得美极了;雨天的西湖云雾迷茫,景色也非常奇妙。

    B.两岸的青山对峙而出,一叶孤舟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C.洞庭湖水色和月光交融在一起,湖面风平浪静,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

  • 1. 回忆古诗的内容并填空。
    1. (1) 《望天门山》的作者是朝大诗人。诗中的“楚江”指的是。《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朝大诗人。诗中的“西子”指的是春秋时代越国美女
    2. (2)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头两句“潋滟空蒙”写出了西湖晴天波光闪动和雨天烟雨缭绕、山色空蒙的美丽景色。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用“欲把,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与美女西施联系在一起,将西湖在不同的天气所呈现出的奇景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相提并论。
    3. (3) 《望洞庭》的作者有“诗豪”之称。诗中用了很多比喻,如“白银盘里一青螺”中把洞庭湖的湖面比作,把(山的名称)比作青螺。
  • 1. 课文回顺。

    本课选择了三首写景的古诗,表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望天门山》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远望的情景,赞美了。《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了诗人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好景色的赞美、喜爱之情。《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之情。

  • 1.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 1. 解释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水光潋滟晴

    ②山色空蒙雨

  • 1. 拼一拼,写词语。

    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zhì  cǐ

    gū  fān

    yǐn  jiǔ

    chū  qíng

    jìng  zi

    wèi  mó

    yáo  wàng

    yín  pán

  • 1. 课外阅读。

    字字皆辛苦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困。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天资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15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独自坐在庙前的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竹诵读古诗,或者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改,改了写。后来,因为他在佛经没有字的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风餐露宿,有时在山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经当过他的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诗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才写成了《悯农》诗。他写《悯农》诗时,正值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惟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衬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诗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 (1) 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为了读书,李绅先是寄居在      , 后来他漂泊流浪,                                       都当过他的住所,从中可以看出李绅               。(    )
    2. (2) 李绅写《悯农》诗是因为               。他写《悯农》是为了                 , 从中可以看出李绅                  。(    )
    3. (3) “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句话表现出李绅(    )
    4. (4) 选择意思相同的成语。

      A.短小精悍  B.风餐露宿  C.赞叹不已  D.置之度外   E.千锤百炼

      ①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②比喻经受多次的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也指写作的反复琢磨。

      ③不在自己考虑的范围之内。指不放在心上,不去管它。

      ④形容文章、讲话简短有力。

      ⑤称赞不止。

  • 1. 课内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 (1)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诗人既写了______,又写了______;既有______之景,又有______之韵。(    )
    2. (2)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以绝色美人比喻______,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______,而且______,情味隽永。(    )
    3. (3)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把西湖比作______,两者的相似之处是______。这两句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______”相照应,”浓抹”与前面“______”相照应,“相宜”与“______”、“______”相照应。(    )
  • 1. 课内阅读。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 (1)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______的,而是______的。随着诗人行舟,山______江______,东流水______,青山______迎出,孤帆日边______,景色由______及______再及______地展开。(    )
    2. (2)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______和江水______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______”,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______:“楚江开”,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
    3. (3) “碧”字明写江水之______,暗写江水之______;“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______。(    )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