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按要求写句子。
    1. (1)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换一种句式,不改变句子原意)
    2. (2)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讲讲吧!(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 1. 填空,先补全词语,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1. (1) ​一不漏  摇  鸦雀   糊糊涂
    2. (2) ​写出两个带有“一”字的四字词语。

    3. (3) ①会场上虽有上千人,但却,似乎连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得见。
      ②读到兴奋处,他地大声朗诵起来。
  • 1. 单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liè) 落(duàn) B . (dù) 打(ái) C . 尺(jiè) 读(sòng) D . (cǔ) 害(lì)
  • 1. 课内阅读。

    ____的孙中山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____的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 (1) 孙中山让老师给他讲讲书中的意思,同学们的表现是吓呆了,变得鸦雀无声。你知道大家为什么会害怕吗?
      孩子们害怕是因为:
    2. (2)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你觉得孙中山说得对吗?为什么?

      我觉得,因为

    3. (3) “糊里糊涂”的近义词是( )。
    4. (4) 联系加点词语我们可以知道,孙中山是一个的人。
    5. (5) “问”往往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下列没有说明这一观点的选项是( )。
    6. (6) 当小孩子掉进瓮中的时候,孩子们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完成这个故事图吗?再说说谁做的更好,为什么?                                                                                                                 

      起因

      经过

      结果

      收获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水迸,儿

      我认为做的更好。因为

    7. (7) 如果让你从孙中山和司马光中选择一个人做好朋友,你会选择谁?为什么?

      我选择,因为

    8. (8) 这两个少年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能说说他们是怎样的孩子吗?请你给题目的横线上加一个合适的词语。
  • 1. 课文《不懂就要问》中,共有几个自然段(   )
    A . 8 B . 9 C . 10
  • 1. 课文《不懂就要问》中,赞扬了孙中山的哪种精神(  )
    A . 乐于助人 B . 勤学好问 C . 大公无私
  • 1. 下列词语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厉声(声音严厉地) B . 私塾(私人的房子) C .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 1. 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与“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课文中点明课题的句子是“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B . 从文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是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C . 从“摇头晃脑”“高声念书”可以看出同学们都弄懂了书里的意思。
  • 1. 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用孙中山的回答结尾,既与题目 , 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孙中山的学习态度。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