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上·中山期中)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原理是 ;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选填“路程”或“时间”)时的误差;

    (2)实验中如果测得AB的长度为30cm,AC的长度为60cm,小车通过AB段所用的时间为1.2s,通过AC段所用的时间为2s,则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所以小车在斜面上做 (选填“加速”或“匀速”)运动;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AC中点时的速度为v1 , 通过路程AC所用时间中点时的速度为v2 , 则v1v2(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 1. (2023八上·金平期末) 小明想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前端经过点时开始计时,时小车前端经过点,时小车前端经过点。间距80cm,间距160cm。请回答:

    ①小车通过段的平均速度为m/s;

    ②图乙所示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③为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木块放在(选填“”或“)位置下方更合适。

  • 1. (2023八上·潮阳期中) 如图是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A点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3)实验中应该控制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

    (4)如果测得小车从A点到达B点的时间 , 从A点到达C点的时间 , 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

    (5)在测量时,如果在小车到达B点之前,就按表停止了计时,这样测得BC段的平均速度会(选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6)能正确反映小车在下滑过程中运动情况的图像是(选填字母)。

    A.B.

    C.D.

  • 1. (2024九下·潮安月考)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数据在图中已经标出,图中上方是小车运动到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h:min:s”)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2. (2) 实验中用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用测量小车通过该路程所用的时间;(填测量工具)
    3. (3) 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倾斜程度较小,目的是方便测量小车运动的
    4. (4) 若路程s2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通过计算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小车的速度在(选填“增大”或“减小”)。
    5. (5) 若小车撞击金属片后,小明才反应过来停止计时,则测量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1. (2023八上·云浮月考) 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为了方便测量时间,应使用坡度较(选填“大”或“小”)的斜面;

    (2)图中AB段的路程=cm,如果测得时间AB段时间t=2s,则AB段的平均速度=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选填“大”或者“小”)

    (4)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s-t图像。如图所示,观察甲、乙、丙车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a)观察分析图C丙车图像可知,丙车在AB段处于(“运动”或“静止”);

    (b)观察分析甲、乙、丙车运动图像,在前5s内车运动得较快,它的速度是m/s。

  • 1. (2023八上·龙岗期中) 小云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B 点是AC的中点。

    (1) 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应适当调整坡度(选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

    (3)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 v1 , 后半程平均速度为 v2 , 由计算可得 v1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1. (2023八上·翁源期末) 同学们用图甲中装置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小车从光滑斜面的上部A处自由下滑经AC中部的B处滑到斜面的下端C处。

    (1)练习停表使用时,小明的停表如图乙所示,停表的示数为s;

    (2)图甲中组装器材时,将带有刻度的长木板一端用小木块垫起来,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段的距离cm,如果测得时间 , 则小车通过段的平均速度为m/s;

    (3)如图所示,能反映出小车在斜面上从A到C的运动图象的是

    A.       

    B.       

    C.       

    D.

    (4)实验时小车放在斜面上部A处,若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小车通过前半段的平均速度会偏(选填“大”或“小”);

    (5)实验结束后,小霞同学用刻度尺多次测量小车的长度,若四次读数分别是6.18cm、6.01cm、6.00cm、6.02cm,该小车的长度应记为cm。

  • 1. (2024七下·广州期中)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为观察气泡的运动规律,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选填“快”或“慢”);

    (2)小明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乙的坐标系横坐标上标注合理值并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象

    从O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5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8

    16

    24

    32

    40

    (3)根据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可归纳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它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

    (4)如图丙已知气泡在AB间做匀速直线运动,该气泡的长度为2cm,A、B两条刻度线的距离为33cm,测得气泡完全通过A、B两刻度线的时间为7s,气泡全部在两条刻度线内的时间是s。

  • 1. (2024八下·都昌期中)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物体在0~15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两物体经过10s相遇,且0~10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D . 两物体经过15s相遇,且0~15s内平均速度相等
  • 1. (2024八下·都昌期中) 同学们用图甲中装置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小车从光滑斜面的上部A处自由下滑经AC中点B处滑到斜面的下端C处。

    1. (1) 练习停表使用时,小明的停表如图乙所示,停表的示数为s;
    2. (2) 图甲中组装器材时,将带有刻度的长木板一端用小木块垫起来,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AB段的距离cm,如果测得时间 , 则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
    3. (3) 如图丙所示,能反映出小车在斜面上从AC的运动图象的是
    4. (4) 实验时小车放在斜面上部A处,若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小车通过前半段AB的平均速度会偏(选填“大”或“小”)。
    5. (5) 实验结束后,小霞同学用刻度尺多次测量小车的长度,若四次读数分别是6.18cm、6.01cm、6.00cm、6.02cm,该小车的长度应记为cm。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