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 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里所说的“黑色货物”主要来自(    )
    A . 欧洲 B . 南美洲 C . 非洲 D . 北美洲
  • 1. (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 1500年是世界历史的分界线,在这之前,世界是孤立的,在这之后,世界被紧紧地连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制糖工艺的不足,欧洲人对糖分的需求一直供不应求,于是含糖量较高的水果深受欧洲贵族的青睐。菠萝凭借着南美洲超长的日晒,获得了超乎寻常的甜味,品尝过的人甚至将菠萝夸赞成“葡萄酒、玫瑰水和糖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同时,由于储存不便且欧洲的气候不适宜菠萝的生长,菠萝被称为“国王的水果”。

    材料二  世界各大洲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世界总人口(人)

    1490年

    18.3

    18.3

    2.4

    5.45亿

    1570年

    19.2

    13.1

    1.6

    7.28亿

    1650年

    22.7

    8.1

    5.1

    11.71亿

    1852年

    24.9

    7.4

    9.0

    18.12亿

    ——依据《全球通史》编制

    材料三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在南北美洲。1763年以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的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火交换”,正是它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从明朝开始的“大交换”使中国人口由0.8亿左右到鸦片战争前4亿左右,人口的变化还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大量的荒地被开垦,而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难以逆转。

    1. (1) 材料一中欧洲人能品尝到“国王的水果”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从世界发展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体现了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美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的变化趋势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原因。
    3. (3) 根据材料四分析,“哥伦布大交换”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 1. (2023九上·潍城期末) 如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 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工业革命背景下全球环境的恶化 B . 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种族灭绝灾难 C . 三角贸易导致美洲人口急剧减少 D . 西班牙殖民者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 1. (2023·汕尾模拟) 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以其夸张的手法,简洁的笔锋,丰富的寓意,展现着社会主题,让人们在幽默中深思。如图漫画揭示的主题是( )

    A . 新航路开辟 B . 财富流西葡 C . 殖民扩张 D . 殖民抗争
  • 1. (2024九下·南宁开学考) 马铃薯(又称“土豆”)被尊奉为“丰收之神”,它见证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21世纪研究会编《食物的世界地图》绘制

    材料二 直到18世纪中期。土豆种植规模才开始加快推进。在爱尔兰之所以广泛种植土豆。是因为英国人的殖民统治。肥沃的土地被英国人占有。贫瘠的土地留给了爱尔兰人。爱尔兰人只能选择种植易存活、产量高的土豆糊口。而爱尔兰的气候潮湿阴冷,土质肥沃疏松,适宜土豆生长。普鲁士人、法国人和俄国人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和七年战争(1756—1763)中发现了土豆的奥妙之处。当战争蹂躏了地上的庄稼,而生长在地下的土豆没有受到毁坏,这促使参与战争的普鲁士、法国和俄国极力推广土豆种植。

    ——摘编自魏孝稷《学习时报》2022年7月

    材料三

    组别

    历史现象

    史料出处

    第一组

    拿破仑战争时,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二组

    马铃薯带来了一个帝国,“通过养活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少数欧洲国家得以在1750年至1950年间统治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

    【美】查尔斯·C·曼恩朱菲、王原译:《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第三组

    大型食品制造商需要从马铃薯生产者那里购入大量马铃薯为全球快餐连锁店制造炸薯条……把薯条的食用方法推广到全世界的还得归功与美国哈兰上校创办的肯德基公司卖炸鸡和薯条成为了标配,成为了全球流行的餐饮方式。

    摘自:刘红霞《全球化背景下的食品安全探析》

    1. (1) 根据材料一示意图描述马铃薯的全球传播路径。材料一所示现象应当发生于公元( )(只填字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马铃薯(土豆)得以广泛种植的因素。
    3. (3) 学者麦克尼尔认为“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根据材料三概括马铃薯引发的社会变化。
  • 1. (2023九上·东明期末) 下图为某同学在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可知,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

    探寻新航路

    早期殖民掠夺

    A . 封建时代的亚洲 B . 走向近代 C .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 .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菲律宾马克坦岛纪念碑正反两面的文字。 (部分)

    正面: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 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

    反面: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死于此地。他是在与马克坦酋长拉普拉普的交战中死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只……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第一次环球航行就这样完成了。

    材料三:经考证,哥伦布之所以能顺利启航,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实力雄厚的商行的慷慨贷款密不可分。当时,不仅商人还有政府官员都希望能够找到贵重金属和新的贸易地区。 一位西班牙探险家说,他和他的同伴去新大陆,是为了“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富”。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欧洲文艺复兴史·经济卷》等

    1. (1) 依据材料一中的图1,结合所学,概括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背景。并根据图 2,描述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经过。 (要求:描述完整的航行经过,包含关键的时间、地点)
    2. (2) 表中纪念碑正反两面各是怎样评价麦哲伦的?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为代表的探寻新航路的看法。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欧洲文艺复兴是如何推动新航路开辟的。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

    比率变化(%)

    份 欧 洲

    非 洲

    美 洲

    中 国

    世界总人口

    1650

    年 18.3

    18.3

    2.4

    22.9

    5.45亿

    1750

    年 19.2

    13.1

    1.6

    30.9

    7.28亿

    1850

    年 22.7

    8.1

    5.1

    35.1

    11.71亿

    ——依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材料二:

    材料三:清朝政府奖励垦荒政策的持续贯彻,取得明显的成效……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弥补了耕地面积的不足,这主要是乾、嘉、道三朝水稻的双季种植化,以及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的推广,为新增人口提供了新的粮食来源。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率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有关史实,揭示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
    2. (2) 材料一中1650—1850年间中国人口的变化有何显著特点?结合材料三分析变化原因。
    3. (3)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这一时期影响各大洲和中国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
  • 1. 美国作家杜波依斯认为,从16世纪到19世纪,由非洲输往美洲的奴隶人数至少有1000万人,如果包括沿途死亡人数在内,非洲损失约6000万人。这最能反映( )
    A . “三角贸易”的罪恶性 B . 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C . 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D . 殖民统治的残酷性
  • 1. (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 《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的,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
    A . 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 B . 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C . 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 . 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2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