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湘西模拟) 物种的不断丰富和交流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几乎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往已经变成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不断的人口迁移,世界范围的贸易活动,以及不同文化的交叉相遇而产生的令人迷惑的经历,都标志着现代世界史的真正开始。……欧洲由于引入了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欧洲人民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

    ——摘编自科尔顿等《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分别摘编自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与王能全《石油的时代》

    材料三 随着欧洲和美国棉花制造业的衰退,棉花帝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商人,(它们)是从全球采购其品牌商品并向全球消费者销售的大型公司。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哪一事件为“新旧世界之间的交往”架起了桥梁?这一历史事件对欧洲社会转型有何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煤产量和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一变化出现的发明分别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棉花帝国新商人”的出现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为顺应这一趋势,中国推行了哪些应对措施?
  • 1. (2024·常德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粗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  诚然,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骨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令人的精神为之一爽,并且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1. (1) 材料一中“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出现的这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的性质
    2. (2) 材料二中“它”指代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说“它”宣扬的思想是给西欧社会送来了一股清新气息?
    3. (3) 根据材料三示意图,填写①②处对应的内容。根据图示,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1. (2024·常德模拟) 如果为“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探寻新航路的热潮”等历史现象归纳一个单元主题,则这个单元主题是(   )
    A . 走向近代 B .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 . 启蒙运动 D . 旧制度的危机
  • 1. (2024·河北模拟) 马铃薯源于美洲,被尊奉为“丰收之神”,见证了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

    材料一:……西班牙人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作为回报,印第安人贡献出玉米和马铃薯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都曾卷入这种交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组别

    历史现象

    出处



    第一组

    拿破仑战争时,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二组

    马铃薯带来了一个帝国,“通过养活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少数欧洲国家得以在1750年至1950年间统治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

    【美】查尔斯·C·曼恩:朱菲、王原译:《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第三组

    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65-1792年五次来华,船上马铃薯常流入途经沿海城市,“爪哇薯”之名源于此。

    翟乾祥:《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科技史料》第25卷第1期

    1. (1) 材料一中的“动植物的交换”与哪一事件有关,并结合所学谈谈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种植马铃薯引发的社会变化。
    3. (3) 美国学者麦克尼尔认为“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 1. (2024·柳州模拟) “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线开通后,来往的船只还把欧洲的生产方式、农作物品种和家畜等传到美洲,美洲的玉米、番茄等也传到了欧洲。”上述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   )
    A . 背景 B . 过程 C . 影响 D . 性质
  • 1. (2024九下·长春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化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表示为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其时间下限日尚在继续;其上限,则有不同意见,有的认为应以文艺复兴为先导,以科学革命为开始;有的认为应以英、法、美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为开端;有的认为工业革命是起点等等。

    ——中国科学院《什么是现代化》

    材料二  自大航海以来,历史发展的两种趋势不可逆转,一是全球化趋势,二是人类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趋势。后一种趋势的核心是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现代化模式,这种模式主导了近几百年来的历史发展,甚至成为唯一的发展模式。

    ——《棉花帝国》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能只是少数人富裕,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22年8月16日在辽宁考察时的讲话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近代化开端是哪一事件,对应材料一中的哪一观点?
    2. (2) 概括材料二观点。任选一个趋势,以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为时间节点,选四例史实进行论述,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80字左右)。
    3. (3) 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展示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国家?
  • 1. (2024九下·长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怀揣着传播天主教和对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

    材料二 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这些事件以不同方式阻扼并打乱了经济全球化的正常进程和秩序,破坏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未因此而停止,恰恰相反,正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战争(不论热战还是冷战)和对峙只能损害全人类的经济发展,损害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全球化受阻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孕育时期。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1. (1) 材料一中“迈入大洋时,走在前列的国家”是哪些?迈入大洋之后他们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满足对黄金的期盼?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建立起全球市场”的主要手段。在建立全球市场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促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的事件有哪些?
    4. (4) 近年来,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应对?
  • 1. (2024九下·鄂州月考) 《后美国世纪》: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历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导致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分别是(   )
    A . 新航路开辟——第二次科技革命——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 . 两次工业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美日欧三足鼎立 C .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D . 英国、荷兰的殖民扩张——美国南北战争——两极格局彻底瓦解
  • 1. (2024九下·石阡月考) 1519-1522年,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 1. (2024·沙依巴克模拟) 人类在应对各种挑战中,百折不挠,实现一次次质的飞跃,推动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世纪的挑战】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一些富裕农民...建立租地农场。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制度的挑战】

    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而是欧洲的革....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发生革命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签署《独立宣言》时的场景

    【“距离”的挑战】

    1.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与发展对西欧产生的重要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贸易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独立宣言》的发布,其斗争矛头直指哪一制度体系?
    3. (3) 例举①②交通工具使用的新能源和③处信息化时代到来的标志。综上所述,人类在一次次挑战中实现突破和飞跃,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4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