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营山模拟)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马克思的这句名言显示,火车已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材料中“那个时代”是指( )
    A . 蒸汽时代 B . 电气时代 C . 信息时代 D . 高铁时代
  • 1. (2024·云南模拟)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说:“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这一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 . 《人权宣言》的发表 B . 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C . 《九国公约》的签署 D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1. (2024·昆明模拟) 下列两枚邮票所反映的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阶段性特征是(    )

    A . 从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 B . 从空想到科学 C . 从一国革命到多国革命 D . 从理论到实践
  • 1. (2024·宣州模拟) “这场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从手工工场过渡到大工厂生产。”材料中的“手工工场过渡到大工厂生产”标志着( )
    A . 电子技术广泛应用 B . 铁路时代到来 C . 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1. (2024·砚山模拟)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部宣告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纲领是(    )
    A . 《人民宪章》 B . 《国际歌》 C . 《共产党宣言》 D . 《联合国宪章》
  • 1. (2024·肥西模拟) 语言折射历史变迁。有学者发现,在历史某一时期,英语中的industry (工业)、class (阶级)有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意义;此外,还有capitalism (资本主义)、proletariat (无产阶级)等新词汇出现。以上词汇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
    A . 王权与议会的对立 B . 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C . “光荣革命”的发生 D . 工业革命的推进
  • 1. (2024九下·深圳月考)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风云变化的国际局势”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硝烟弥漫】

    材料一:1945年7月从美国传来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消息。这时远东的日本继意、德投降之后依然顽强抵抗,不肯无条件投降,……直到9月2日日本政府于美国“密苏里”号上签订正式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

    ——摘编自苏永旭《试论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分庭抗礼】

    材料二: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共同发展】

    材料三: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走向未来】

    材料四: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8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1922年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20世纪20年代

    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1928—1937年

    苏联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55年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68年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20世纪50年代

    新独立的国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1991年

    苏联解体

    2010年

    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

    1. (1) 小历同学认为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发挥重要作用,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简要说明理由。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持有怎样的心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有这种心态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回答,战后欧洲在20世纪60年代“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具体的举措是什么?这个“让人心动的选项”有何作用?
    4. (4) 根据材料四,围绕“影响世界格局的因素”,提出一个观点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 (2024·清远模拟) 国歌是民族精神的标志和国家尊严的象征,也是塑造公民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歌

    歌词节选

    主要历程

    《马赛曲》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的一天等着你!你看暴君正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旗……自由,亲爱的自由,请你和你的保卫者同战斗!和你的保卫者同战斗!但愿在你雄伟的歌声中,旗开得胜建奇功

    1792年诞生,1795年法国督政府宣布此曲为国歌,1804年拿破仑下令取消《马赛曲》国歌地位,1879年,《马赛曲》重新被确立为法国国歌。

    《国际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共产主义)就一定要实现

    创作于1871年,1922—1944年被定为苏联的国歌,1931—1937年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创作于1935年,1949年9月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被正式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材料二 研究发现,以下词汇在很多国歌歌词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祖国土地保卫民族团结勇敢英雄祖先家乡自由和平正义

    材料三 政治精英会在不同时期和场合利用国歌音乐符号的设计来强化政治认同。国歌本身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对个体产生影响。

    国歌在各种场合的使用比例

    场合

    升旗仪式

    大型体育赛事

    校园集会

    国家重要活动

    校园运动会

    使用比例

    29%

    21%

    11%

    9%

    8%

    场合

    纪念日

    国家重要会议

    入党宣誓仪式

    影视节目

    其他

    使用比例

    8%

    5%

    4%

    4%

    1%

    ——摘编自王海洲、潘雯菲《国歌认知与国家认同构建的实验政治心理学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马赛曲》和《国际歌》中任选一首,分析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时代意义。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频率较高的国歌歌词所描写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 (4) 根据材料三、指出利用国歌强化政治认同的主要渠道。
  • 1. (2024·清远模拟) 有人用“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来形容工业革命所引起的生产力的解放,因为它给人间带来了催生万物之火。但是工业革命又像是《天方夜潭》中那个被老渔夫从瓶子放出来的恶魔,一旦挣脱桎梏,就肆虐作恶。对此解读全面的是( )
    A . 工业革命是一柄双刃剑 B .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财富 C . 工业革命激化社会矛盾 D . 工业革命仅是场技术革命
  • 1. (2024·肇庆模拟) 大国发展之路建立在经发展的基础上,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0年至1830年,英国经济人均产值增长量的2/3以上都应归功于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活动的发生地点,由农舍和小作坊转移到了工厂,从而提高了对工作投入的掌握程度。伴随工业革命而来的经济和社会变化为致治变革提供了动力。自9世纪30年代以来,各类议会立法机关为纠正工业化带来的普遍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行动。英国工业革命在全世界其他地方均产生了反响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美]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

    材料二:德国1870年—1910年域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闲变化

    材料三

    回答些列问题:

    1. (1) 概括材料一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2. (2) 指出材料二德国当时人口的变化特点,并分析这样变化的原因。
    3. (3) 指出材料三反映的社会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时代变迁和人口变化”的关系。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共8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