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隆回模拟) 恩格斯说:“我们绝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对此的正确理解是(    )
    A . 对创立科学理论尚未引起重视 B . 其成就仅局限于学术界 C . 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 D . 创立科学理论赢得学术专利
  • 1. (2024九下·龙泉驿期中) 《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反映的情景主要表明工业革命( )
    A . 提高了生产效率 B . 拉大了贫富差距 C . 改变了生活习惯 D . 改善了生活质量
  • 1. (2024·模拟) 下图是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目录的部分内容。图中省略号部分最有可能是(    )

    第十二章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早期工人运动

    第二节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3.……

    第三节  第一国际

    A .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 . 法国独立工人运动的勃兴 C .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D . 促进国际无产阶级联合的斗争
  • 1. (2024·潮州模拟) 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许多事物对世界产生了有形或无形、短期或长期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共产党宣言》的第1版是1848年2月在伦敦印刷出版的,其出版信忠页上印有“布格哈特经手,工人教育协会办公室印刷”的字样,第1版未标明作者。1848—1851年期间,出现了诸多其他欧洲语种的《宣言》译本。20世纪《宣言》的传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苏联向亚洲、中南美洲、非洲、中东以及近东进行传播,另一方面是从欧美先进国家向世界各国进行传播,并且这两种传播是同时展开的。迄今为止,《宣言》在世界范围内总共出版了101种不同语种的版本。

    ——摘编自《〈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史与中译本的问题》

    《共产党宣言》1848年德语第1版

    材料二见下表。

    部分以“改变世界”为名的著作

    书名

    作者

    书名

    作者

    《改变世界的发明》

    [美]肯德尔·亥文等

    《改变世界的生产方式》

    沈希瑾等

    《改变世界的观念》

    [英]菲利普·费尔南多一阿梅斯托

    《改变世界的机器》

    [类]詹姆斯·P.沃麦克等

    《改变世界的大事件》

    [英]非莉帕·格里夫顿

    《改变世界的航海》

    [美]彼德·奥顿

    ——据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检索结果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党宣言》的作者,并概述《共产党宣言》在世界广泛传播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角度和内容,结合具体史实以“改变世界的”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说明:考生可以选择表中任一主题,也可以补充新的主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 (2024·潮州模拟)  1801年英国的产业结构中,农、林、渔业占比32.5%,1851年占20.3%,1901年占6.1%。这一变化反映了19世纪英国( )
    A . 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B . 过于依赖海外掠夺 C . 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 D . 近代工业加速发展
  • 1. (2024·丰顺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世界近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世界历史

    中国历史

    1765年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98年戊戌变法

    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1905新文化运动开始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1—1945年抗日战争

    ——据人教版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从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中各选一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 (2024·封开模拟) 有学者认为,一直以来,欧洲没有足够的人力主导全世界。然而,欧洲的优势在18世纪末变得明显起来……遭受欧洲帝国主义侵略的人们发现难以抵抗侵略者,与“欧洲的优势”相匹配的是( )
    A . 人文主义 B . 航海技术 C . 电子计算机 D . 工业技术
  • 1. (2024·化州模拟)  按照唯物史观的指导,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节选)

    时间

    事件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9世纪70年代

    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19世纪80年代

    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国际大事件(节选)

    时间

    事件

    19世纪50年代

    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1851年,伦敦人口达到236万。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1868年

    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1870年以后

    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9世纪后半期

    英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20世纪初

    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20世纪初

    英国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三国协约。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列举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成就。
    2. (2) 依据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从以下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视角,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述。

      视角:(1)政治制度。视角:(2)社会生活。视角:(3)国际关系。

  • 1. (2024·江城)  下图是1840—1920年英国农业人口变化示意图。导致出现图中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殖民战争 B . 资产阶级革命 C . 工业化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1. (2024九下·广州月考)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恩格斯预言无产阶级革命必将胜利。但恩格斯在离世前的文章中又承认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 )
    A . 实践的理论 B . 人民的理论 C . 科学的理论 D . 发展的理论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共8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