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下·开化期末)  《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这说明宋代(  )
    A . 城市的店铺增加 B . 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C . 新商业区的形成 D . 经商的时间不受限制
  • 1. (2023七下·开化期末)  戚继光曾赋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中“海波平”的含义是(  )
    A . 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 B . 将葡萄牙殖民者驱逐出澳门 C . 提升戚家军的战斗力 D . 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往来
  • 1. 明代商业发展推动工商业市镇的崛起。在松江府,棉织业市镇有朱泾镇、朱家角镇等;在嘉兴府,丝织业市镇有王店镇、王江泾镇等。这说明当时(    )
    A . 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B . 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 . 资本主义经济普遍出现 D . 农产品商品化开始出现
  • 1. (2024·) 下表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百万吨)

    品类

    1914年8月

    1917年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22

    22

    50

    15

    19

    21

    58

    16

    394

    331

    851

    340

    A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 英、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 C . 经济危机在德国国内蔓延 D . 美国参战使形势发生变化
  • 1. (2024·) 右下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学习卡片。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 .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 . 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C . 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不断 D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1. (2024·)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最终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由此可以推断,判断战争性质的重要依据是(    )
    A . 战争的动机 B . 战争的规模 C . 战争的胜负 D . 战争的后果
  • 1. (2024·)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该死的联盟体系”包括( )

    ①三国同盟 ②三国协约 ③国际联盟 ④联合国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 “枪炮声在马斯河右岸响起……战役拉开帷幕。战役持续了10个月之久,在这片土地上造成了大战中每平方英尺最高的伤亡数量……士兵们一度以为,在最后一个德国人和最后一个法国人杀死对方之前,战役永远不会结束。”以上为某书的简介,该书最有可能是( )
    A . 《凡尔登战役》 B . 《法兰西的陷落》 C . 《偷袭珍珠港》 D . 《诺曼底登陆》
  • 1. (2024·) 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认识。下列历史事件与历史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 . 萨拉热窝事件——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 . 巴黎和会——确立一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D . 苏联农业集体化——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
  • 1. (2024·) 时事漫画往往运用简单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事件,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右下方漫画说明( )

    A . 逆全球化成为主流 B . 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 . 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D . 世界贸易组织已瘫痪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