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惠东模拟)  到2017年,中国解决了近14亿人的温饱,减少了8亿多贫困人口,为7.7亿人提供了就业,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由此可知,我国( )
    A . 社会主义制度发挥出优越性 B . 已完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 建成世界最完备的教育体系 D . 已经实现了中国梦宏伟蓝图
  • 1. (2024八下·北流期中) 2021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其中一枚画面中有神舟五号、青藏铁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国家体育场(鸟巢)等。这展示了21世纪以来我国( )

    A . 新时代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B . 新时代社会生活与环保蓝图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蓝图 D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
  • 1. 上海纺织女工杨秀燕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账”,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
    A . 记录者是普通百姓 B . 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 C . 记录时间长且内容丰富 D . 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 1. 某同学查资料发现,1985年,广东农民人均消费原粮295.5千克,比1978年减少39.39千克。下列对此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 . 北京粮食供应紧张,供不应求 B . 国家农业发展缓慢,长期滞后 C . 改革开放后,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D . 居民工资较低,无力购买粮食
  • 1. (2024八下·恩施期中) 新时代的中国交通行业,秉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关方面颁发的若干徽章,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摘编自孟中洋《从白纸到蓝图:徽章上的建国初期经济攻坚》

    材料二:中国交通运输里程数据表(部分)——数据 国家统计局 

    时间

    1949年

    1978年

    1984年

    1992年

    2001年

    2020年

    公路里程(万公里)

    8.08

    89.02

    92.67

    105.67

    169.80

    519.81

    国际线线路长度(万公里)

    5.53

    10.74

    30.30

    51.69

    382.87

    材料三:轨道交通快捷、安全、准时、运量大,解决城市人口密集区交通供给瓶颈问题,减少市民对车辆的需求,进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也减轻了地面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轨道交通的发展为社会贡献经济增长点,提供就业岗位。

    ——摘编自张翠《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制作纪念章的历史背景
    2. (2) 中国交通的发展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依据材料二,结合数据表中的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谈谈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任选2个关键时间节点谈谈4分)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轨道交通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在交通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 1. (2024九下·武侯月考) 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账本制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 . 生活方式的变化 C .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 . 城市化进程加速
  • 1. (2024·天山模拟) 高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名片”。“复兴号”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84%。这反映出中国(   )
    A . 国际经济地位的重大提高 B . 独立自主的外交敌策 C . 生活方式发生了本质变化 D . 高铁核心技术的国产化
  • 1. (2024·万山模拟) 习近平在2024新年贺词中说:“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新型支柱产业”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科学技术的进步 B . 世界联系的加强 C . 生活方式的改变 D . 文化隔阂的消除
  • 1. (2024·市中区模拟) “1978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只有6.7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8.1平方米。改革开放以后……城里人告别了拥挤的大杂院,搬进了规划整齐的居民小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单元房。许多农村的砖瓦房代替了土坯房和茅草房。在一些富裕农村,还建起了漂亮的住宅小区”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
    A . 城市建设发展 B . 思维方式改变 C . 传统观念更新 D . 生活水平提高
  • 1. (2024八下·) [2023 福建中考]学校开展“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实证——着装变化】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受经济等条件制约,人们的穿着需求主要集中在坚实、保暖、耐磨、耐脏上,民众服装的主要色调是蓝、黑、灰色。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等

    【历史解释——奥运佳绩】

    材料三

    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来,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保护和支持社会体育的发展。

    ——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体育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民众着装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众着装的新趋势。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1988—2008年我国在夏季奥运会上所获金牌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