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湘西期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有企业存在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针对这一弊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 . 实行联产承包 C . 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D . 增强企业活力
  • 1. (2024八下·湘西期中) 2020年10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发生变化的是( )
    A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 全面依法治国 C . 全面深化改革 D . 全面从严治党
  • 1. (2024八下·湘西期中) 2020年,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外资流入国。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这一切都离不开2001年年底的那一声槌响。“那一声槌响”指的是(   )
    A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 南方谈话的发表 D . 设立经济特区
  • 1. (2024·新邵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政府还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援助,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此外,美国政府还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

    ——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赫鲁晓夫学习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化情况表:

    年份

    (年)

    农民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工资性收入

    其他收入

    数额

    (元)

    比重

    (%)

    数额

    (元)

    比重

    (%)

    数额

    (元)

    比重

    (%)

    1983

    310

    228

    73.5

    58

    18.7

    24

    7.7

    1988

    545

    403

    73.9

    118

    21.7

    24

    7.7

    1993

    921

    678

    73.6

    195

    21.2

    48

    5.2

    1998

    2160

    1466

    67.9

    574

    26.6

    120

    5.6

    2003

    2622

    1 541

    58.8

    918

    35

    163

    6.2

    ——据《2004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农业政策调整的背景及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玉米运动的结果以及导致此结果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发展经济的看法。
  • 1. (2024八下·桑植期中) 1980年,国家规定:在特区内,中外合资企业外商所得合法利润汇出境外免征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出口产品,除国家限制出口或另有规定的少数产品外,免征工商税。这说明经济特区( )
    A . 享受了政策的优惠 B . 经济发展起点很高 C . 完全依赖外商投资 D . 放弃了关税自主权
  • 1. (2023九下·隆昌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

    ——毛泽东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材料二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表(单位:亿元)

    时间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6年

    产值

    3678.7

    18667.8

    100280.1

    401512.8

    744127.2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带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创建的第一个“家”是指哪一根据地?这表明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根据所学知识概述1927—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这条革命道路上进行了哪些革命斗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呈现什么趋势?分别指出上表所示的四个发展阶段内,推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发展的主要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分别开创了怎样的道路?分析与探究这两条道路取得成功的共同因素。
  • 1. (2023九下·隆昌模拟)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一系列马列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些成果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以下对其解决的问题,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②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③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④在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①③④② D . ④①②③
  • 1. (2023九下·隆昌模拟)  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以下两组照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 . “一五”计划初步建立工业体系 C . 包干到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D . 打开“窗口”引领对外开放潮流
  • 1. (2024八下·东莞期中) 深圳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能快速崛起和我国的哪项政策有密切关系( )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 C . 改革开放 D . 一国两制
  • 1. (2024八下·东莞期中) 有学者评价:“邓小平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他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努力从经济上改造这个国家。”“全新的道路”指的是( )
    A . 农村包围城市 B . 推行计划经济  C . 实行改革开放 D . 坚持“一国两制”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