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楚雄模拟)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时代楷模,如“铁人”王进喜、“人民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等。他们所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 .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 .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 . 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 D . 改革创新、开拓进取
  • 1. (2024·双柏模拟) 与“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赎买政策”等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 C . “大跃进”运动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1. (2024八下·文山期中) “一五计划”期间,新的工业部门纷纷建立,主要有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重要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在建设沿海地区工业的同时,华中、西北等地区的新工业区也初步形成。这主要说明“一五计划”( )
    A . 加速推进航空业,注重自主研发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区域均衡 C . 突出建设交通业,关注协调发展 D . 大力投资制造业,完成三大改造
  • 1. (2024八下·文山期中) 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坚强意志与冲天干劲,带领钻井队艰难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被称为“铁人”的是( )
    A . 王进喜 B . 焦裕禄 C . 雷锋 D . 邱少云
  • 1. (2024八下·文山期中)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下列哪一法律文件出自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 (2024八下·永善期中) 1953年,为了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在发展中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要求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 )
    A . 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 B . 适应工业建设的需要 C . 保障抗美援朝的胜利 D .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 1. (2024八下·永善期中)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段话总结的是(    )
    A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B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影响 C . 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D .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 1. (2024八下·镇雄县期中) 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
    A . 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 . 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 . 过度依赖苏联政府 D . 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1956年后,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产量超过设计能力的40%。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建立生产合作社 B . 实行公私合营 C . 开展大跃进运动 D . 推行一五计划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首词歌颂了( )
    A . 焦裕禄无私奉献的精神 B . 雷锋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 C . 王进喜艰苦创业的精神 D . 邓稼先攻坚克难的科研精神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