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1高二下·台州期末) 2001年,昆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昆曲是中国最古老而且影响最为深远的剧场传统”。下列有关昆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魏良辅将昆曲推上戏曲舞台 B . 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C . 清乾嘉年间成为第一大声腔 D . 片面追求音乐性和戏剧性
  • 1.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600多年历史,明末清初达到鼎盛时期,但到民国初年几乎成为“绝唱”。新中国成立后才又焕发新生,中国改革开放后被列为世界遗产,它属于(   )
    A . 自然遗产 B . 文化遗产 C . 文化景观 D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 1. (2020高二上·瑞安期中)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奥运会开幕式上,随着这四句昆曲唱词拉开了礼乐篇章。昆曲在明代曾辉煌一时,但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轻歌曼舞的昆曲逐渐走向了衰落,主要原因是(   )
    A . 曲高和寡,仅流行于社会上层 B . 戏曲演出有伤风化,受到禁止
    C . 明清时期流行小说,戏曲不受重视 D . 被京剧所取代,仅在地方流行
  • 1. (2020高三下·温州开学考)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昆曲对“近代百戏”产生深远影响不包括(  )
    A . “脚色”制 B . 剧本结构 C . 板腔体唱腔 D . 演员组合体制
  • 1. (2019高三上·杭州模拟) 历史总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发生的。古徽州因独特的地理环境留下了富有特色的民间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徽之为郡在山岭川谷崎岖之中……视他郡农力过倍,而所入不当其半。又田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大都计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之一。中家而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

    ——《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二:徽州文书是指宋朝到民国徽州所属六县及与之相毗邻的淳安等县遗存的契约文书,呈现出以土地文书(土地所有权、经营方式的变动等)商业丈书(商业合同、账簿等)宗族文书(祭祀、族规、家法等)为大类的特色。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九卷(明时期)》整理

    材料三: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徽商江春所创的“春台班”的出现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在“春台班”出现以前,世人雅重昆曲,扬州的士大夫也不例外。虽然他们“极嫌昆曲之冷”,每听一曲,“攒眉许久,坐客亦代为苦难”。但为了附庸风雅,他们放不下架子去听“花部”的曲子。实际上,扬州昆曲之胜,靠的也是徽商。

    ——陈琪《徽州古戏台》

    1. (1) 指出材料一所引著作的作者。以宏村为例,说明徽州古村落是如何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的。
    2. (2) 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徽州古文书得以大量留存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徽州古文书以土地、商业、宗族领域为主?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 1.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五贯》是昆曲传统剧目之一,它讲述的是赌徒娄阿鼠偷盗十五贯钱而杀死肉店主人尤葫芦,无锡知县主观臆断尤葫芦的继女苏戌娟和路人熊友兰是凶手,后经苏州知府况钟认真调查,终将真凶娄阿鼠捉住。1955年,浙江昆苏剧团对昆曲《十五贯》进行改编。改编后的《十五贯》紧扣当时反对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的主题,成为一部具有鲜明政治主题和现实教育意义的优秀作品。1956年5月,浙江昆苏剧团进京演出昆曲《十五贯》,引起轰动,出现“满城争说十五贯”的盛况,一度濒临绝境的昆曲由此在新中国重新焕发生机。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注释集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昆曲”自拟题目,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 1. (2019高二下·湖州期末) 清代焦循在《花部农谭》中指出.“盏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花部原本子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焦循认为昆曲不受欢迎的主观因素是(   )
    A . 内容生动,妇孺皆晓 B . 唱词艰深,牺牲了戏剧性 C . 音律慷慨,情感动人 D . 形式繁缛,片面追求文学性
  • 1. (2019·杭州模拟)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昆曲,原称昆腔,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在明朝中期经过革新后,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各种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Beijing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四击头”一亮相,(哇呀……)美极啦,妙极啦,简直OK,顶呱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唱脸谱

    材料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护、宣传、弘扬、传承、教育和振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昆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的依据,并说出京剧脸谱中红脸和白脸所代表的人物性格特征。
    2. (2) 目前对于昆曲的拯救与保护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主张昆曲应保持原生态形式,不能创新,应该把昆曲这只“折翅的蝴蝶”用政府的钱完全供养起来,颐养天年。第二种主张如果昆曲不能创新,那它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死亡,应该让她丰满羽翼,回到市场上飞翔。结合材料二及所学,请你选择一种观点加以说明。
  • 1. (2019·浙江模拟) 古典戏曲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全社会痴迷昆曲的拐点出现在康熙年间,昆曲与康乾盛世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不相吻合。文字狱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还有多少文人敢于冒本人与亲人被杀头的风险搞昆曲创作?道光之后,人们因亡国灭种的危险而焦躁不安,这样的心境又如何会喜欢哀婉缠绵的昆曲?乾隆、嘉庆年间,戏剧舞台上出现了花部、雅部的区分,花部为京腔、秦腔、梆子腔等,雅部专指昆曲。徽班到京后,首先致力于“合京秦二腔”,同时继承了众多的昆腔剧目及其舞台艺术体制。道光年间,到北京加入徽班演唱的汉调演员逐渐增多,逐步实现了西皮与二黄两种腔调的交融。到1845年,徽班向京剧的演变已经基本完成了,只是当时还不叫京剧。

    1. (1) 材料一中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于哪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并指出它们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昆曲衰弱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京剧形成的特点。
  • 1. (2019·浙江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喜欢看戏。乾隆皇帝还化妆上台,并将徽戏引入宫廷。道光皇帝自称“唱戏人的儿子”,还奖励汉戏艺人。慈禧虽然治国无能,但于京剧则可谓行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慈禧花巨资修建德和园大戏楼就不难理解了,这里见证了晚清京剧的发展,被喻为“中国京剧艺术的摇篮”。

    ——据李长建《颐和园戏楼探秘》整理

    1. (1) 观察材料一中的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智慧海和圣彼得大教堂在承顶部之重方面的设计方法,并揭示两者在文化精神内涵上的不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京剧艺术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京剧形成的社会条件。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