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新邵模拟) 时间轴是记忆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时间轴中,与④对应的事件是( )

    A .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 西安事变 C .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 南京解放
  • 1. (2024·岳池模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十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地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电文中战役的胜利( )
    A . 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B .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C .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D . 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 1. (2024·乐业模拟) 解放战争时期出现“解放区的妇女为解放军赶做军鞋、淮海战役时的支前民工忙”的情景,这最能说明( )
    A . 党中央作战指挥得当 B . 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 C . 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D . 民众对解放战争的支持
  • 1. (2024·钦州模拟)  下图是反映人民解放战争期间的某一军事行动示意图,该行动的重要意义是( )

    A .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 . 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C .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D .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 1. (2024·安新模拟) (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在长江岸边,木帆船、渔船是百姓赖以为生的生产资料、命根子,但他们纷纷支援渡江战役。这充分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    )
    A . 人民战争的胜利 B . 先进武器的胜利 C . 经济实力的胜利 D . 国际声援的胜利
  • 1. (2024·邯郸模拟)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随后又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此后,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团结抗战的需要 B . 推翻国民政府的需要 C . 巩固政权的需要 D . 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
  • 1. (2024·贵州模拟) 在安徽博物院的藏品中,有一件打满补丁、破旧不堪的小棉袄特别引人注目。1949年,14岁的马毛姐就是穿着这件小棉袄,和哥哥一起冒着枪林弹雨,划着桨,把着舵,6次横渡长江,把3批解放军战士送上长江南岸。“把解放军送过去,把敌人的碉堡消灭了,以后我们穷人过好日子。”材料表明(   )
    A .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全国的胜利 B . 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得到了解放 C . 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了南京 D . 人民支持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 1. (2024·喀什模拟)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就十分重视土地问题,在建国前曾先后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等土地政策。上述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基于(   )
    A . 地主阶级剥削程度 B . 国际形势发展变化 C . 农民阶级现实诉求 D .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 1. (2024·宣汉模拟) 诗歌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白山黑水一盘棋,战锦方为决斗时”“杜李邱黄哀暮霭,刘陈邓粟笑朝晖”“华夏岁时冬又春,雄师百万骋平津”,这三句诗体现的历史主题是(   )
    A . 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 B . 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 C . 工农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D . 人民解放军转战陕北
  • 1. (2024·营山模拟) 口号能彰显时代的特征。下列口号与所处时代搭配合理的是(    )
    A . “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战争时期 B .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北伐战争时期 C . “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解放战争时期 D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戊戌变法时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