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上·岳池期末) 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的社评中写道:“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的原因是( )
    A . 南京政府在名义上实现了统一 B . 实现了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愿望 C . 重庆谈判有望使中国实现民主和平 D . 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 1. (2023八上·巴中期末) 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欲建立全国性的独裁统治,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热切要求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相矛盾。为了中国前途,国共两党召开了历史性会谈。这次会谈是( )
    A . 国民党一大 B . 遵义会议 C . 中共七大 D . 重庆谈判
  • 1. (2023八上·嵩明期末) 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双方签署了(  )
    A . 国共合作宣言 B . “双十协定” C . 《论持久战》 D . 《中国土地法大纲》
  • 1. (2023八上·沧州期末) 材料一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的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烙印。

    材料二 A: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摘自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B:“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 中国的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三

    材料四 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几百个县建立了人民政权,革命武装发展到十万人。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材料五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代表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协商。

    1945年8月中共派代表启程赴渝谈判⋯⋯各民主党派及当地各阶层人民热烈欢迎共产党代表们的到来。中外舆论也盛赞此行,称颂毛泽东“一身系天下之安危”,认为“毛泽东的到来,是民主中国的曙光”。

    材料六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由于敌强我弱,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乡村。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恢复与发展生产是城市工作的中心。

    1. (1) 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民的斗争发生了什么变化。五四运动中中国人民“伟大的觉醒”对中国革命发展有何影响?
    2. (2) 《关于五四运动》一文写于“中华民国九年一月”,据此推测文章应写于哪一年?对比材料二中 A和B两段材料,指出毛泽东在对五四运动认识上与孙中山有何不同?
    3. (3) 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中是如何体现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观点。
    4. (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于哪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5. (5) 两次谈判的落实情况怎样?请从社会主要矛盾的角度分析,两次谈判的落实情况为什么不同? 
    6. (6) 党的工作重心为什么要发生转移? 
  • 1. (2023八上·沧州期末) 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右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敌》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

    ①积极准备内战

    ②在政治上欺骗人民

    ③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

    ④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

    A . ①③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 (2023八上·青县期末) “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____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填写( )
    A . 假意和谈为内战 B . 一心一意谋发展 C . 真心真意谋和平 D . 两党合作共为民
  • 1. (2023八上·清苑月考) “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是毛泽东经典的战略思想之一,以下军事行动能够充分体现该战略思想精髓的是( )
    A . 转战陕北 B . 解放南京 C . 孟良崮战役 D . 长沙会战
  • 1. (2023八上·伊犁哈萨克期末)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诞辰,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感受共产党人的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天辟地】

    材料一:

    1921年7月23日,“会议”在上海开幕。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革命道路】

    材料二: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在井冈山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

    ——摘编自《近代中国历史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决胜千里】

    材料三: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 (1)  材料一中的“会议”指的是什么?这一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具体指的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三年的军事较量”指的是哪一史事?中国共产党的上述历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 1. (2023八上·巧家期末) 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的社评写道:“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的原因是( )
    A .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B . 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开始形成 C . 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D . 重庆谈判有利于中国实现民主和平
  • 1. (2023八上·雨花期末) 毛泽东说:“历史走到今天,总算出现一次和平民主的机会,我们不能放弃这个机会。重庆是刀山火海,我也得去啊!”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 .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B . 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C . 达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D . 商讨成立人民政权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