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回眸抗战大事】

    材料二【解读胜利原因】

    中国共产党抗战语录

    《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2003年湖南出版社出版)

    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把游击战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

    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目录(部分)与正文(摘抄)

    口述三十九 周敏文:亲历松沪会战,将士热血溅山河

    口述七十一 我带着三十几人在大云山打游击打日军,主要靠的是坚强,毅力,决心,血和肉,就像我们现在唱的国歌,“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的弹药,飞机,火药都不如日军强大,却战胜了日军……我恰好碰到了这次胜利,这是联合抗日的胜利。

    材料三:【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战】

    材料三:【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战】

    材料四:【中国军人的家国情怀】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在家信中写道:“我担负革命工作十余年来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苦……近来转战华北,常处在敌人后方……我决不能再顾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坚守四行仓库战斗,他给家人留下这样的遗书:“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必与敌周旋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并列举“全民族抗战”过程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典型战役各一例。
    2. (2) 依据材料二中的语录和口述录,概括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3. (3) 分析材料三图表中的数据,概括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能感悟到哪些抗战精神?
  • 1. 出生于昆明安宁的六十军(滇军)542旅旅长陈钟书将军,率云南子弟参加抗战,身先士卒,不幸于1938年4月壮烈牺牲,这场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这场战役是( )
    A . 平型关大捷 B . 武汉会战 C . 台儿庄战役 D . 淞沪会战
  • 1. 抗日战争

    材料一 抗日战争大事年表(部分)

    序号

    时间

    事件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

    1935年8月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7月

    七七事变

    1937年8月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937年8月—1938年10月

    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1937年9月

    平型关大捷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1940年8月

    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1942年初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5年4至6月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9月2日

    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从材料一中找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2. (2) 参照示例,选择材料一中相互关联的事件(至少选择2个),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观点: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选择的事件:①⑥⑨⑩

      论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中国牵制日军最多。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中国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障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由此可见,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 (3) 依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 1. 豫湘桂战役(1944年初)

    背景: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政府消极、积极(日军为打通平汉、粤汉、湘桂铁路,纵贯中国大陆到越南的陆上交通线,摧毁中美两国设在广西、湖南等地的空军基地。)

    结果: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 1. 武汉会战(1938年6—10月)

    重要战役:万家岭大捷(江西)。

    意义:日军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战略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

    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 1. 台儿庄战役

    时间:年3月。

    地点:山东台儿庄。

    指挥: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 1. 八年级某历史学习小组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主题展开探究学习,搜集到以下资料。

    【图片资料】

    【文献摘录】

    毛泽东一生著述丰富。《毛泽东选集》四卷中的二、三两卷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不会亡,也不能速胜,最后胜利属于中国的道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产生于1938年5月,文章对纠正抗战初期党内外存在的轻视游击战争的战略作用,寄希望于国民党军队的正规战争的错误认识,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指导和促进了抗日游击战争广泛而迅猛的发展。

    ——摘编自《毛泽东关于抗战的这两篇重要代表作,为何地位特殊?》

    【数据统计】

    表 2 侵华日军兵力统计表(部分)

    时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1年

    日本陆军总兵力

    24 个师团

    34个师团

    41个师团

    51个师团

    用于侵华总兵力

    21 个师团

    32 个师团

    34 个师团

    34 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

    用于侵华总兵力在日本陆军总兵力中的占比

    87.5%以上

    94.1%

    82.9%

    80%左右

    —摘编自《兵团浴血驱日寇》

    1. (1)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围绕“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结合相关史实表述成文,字数不少于 80字)
    2. (2)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你认为还可以搜集哪些符合该探究的历史资料?
  • 1. (2024八上·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7年9月初,山西形势危急,平安城敌军长驱直入,想南下夺取太原。周恩来、彭德怀与阎锡山共同研究了平型关战役计划。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决定由国民党作正面防御。八路军以运动战配合取得了全国抗战第一次大的胜利。

    ——李立菊《论抗日战争时期战略防御阶段的国共合作》,有改动

    【材料二】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因此,对正面战场作战的军人,我们要肯定他们的功绩,高度评价他们的牺牲精神。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反过来也一样。

    ——张海鹏《正确看待抗战两个领导中心,中共是中流砥柱

    1. (1) 材料一中的平型关战役是由谁指挥的?请根据材料指出平型关战役取胜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平型关大捷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用及两个战场的关系。
    3. (3) 综合上述材料,从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合作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 1. (2024八上·期末)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敌侵略而组织的战役不计其数,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平型关大捷  ②镇南关大捷  ③黄海海战  ④天津保卫战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③②①④ D . ②①③④
  • 1. (2024八上·期末)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有改动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摒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李久林、成林萍《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有改动

    【材料三】中国人民经过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习近平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及国共两党合作的成果。
    2. (2) 各列举两例材料二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同仇敌忾的抗日史实。材料二中西安事变的解决方式是什么?请说明其历史意义
    3. (3)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中的“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始和结束的历史事件,并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