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石家庄模拟) 如下图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部分课题目录,其内容对中国革命的共同作用是(   )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A . 推翻清王朝统治 B .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 . 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 .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1. (2024·容县模拟) 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年)

    发明者

    年龄(岁)

    发明成就

    1882

    爱迪生

    32

    1903

    莱特兄弟

    36/32

    1867

    诺贝尔

    34

    发明炸药

    ——表格信息整理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情况,群情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义务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一条游船/劈开了南湖的波浪/十几个热血青年/在运筹一个红色的理想/那船原本不是红色的/船内燃烧的热情把它染红/就成了一个红色会场/一百年前的中国革命/就从这太阳升起的地方起航……一代又一代掌舵人/开辟的一条中国特色的航线/把我们的航程永远指向的方向。

    ——刘曙光《红船从南湖起航》(1991年3月18日)

    1. (1)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的表格填写并指出青年们的发明创造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学生代表们发起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和行动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为油画中的横幅写一句标语。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游船上青年们召开了哪一会议?结合具体事例谈谈掌舵人们开辟的“中国特色航线”是如何带领中国走向太阳的方向。(注意史论结合)
    4. (4) 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勇于担当的青年。请简要介绍一位青年模范的事迹,并分析他身上折射出的时代精神。
  • 1. (2024九下·鄂州月考) 下表是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主张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

    中共一大(1921年)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1922年)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三大(1923年)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A . 缔造人民军队,保卫政权 B . 确立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C . 信仰崇高且能联系实际 D . 发展壮大了革命根据地
  • 1. (2024·内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1) 小明同学要对材料反映历史场景进行实地考察,请写出他应该前往的城市名称。
    2. (2) 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上述图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 1. (2024·凤凰模拟)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    )
    A .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 辛亥革命 C . 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 . 五四运动
  • 1. (2024九下·揭西) 下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不同时期开展的面向青年的活动。这说明( )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

    创办了《先驱》《中国青年》等通俗的革命理论读物,同时面向青年开办补习学校,创办青年团

    国共对立时期

    组织列宁学校、青年俱乐部;在团组织内,建立识字班、读书班以及各种研究小组;��版发行了《青年实话》《列宁青年》等

    A . 中共注重对青年进行思想引领 B . 青年积极参与救亡图存 C . 青年团队伍力量逐渐发展壮大 D . 国民教育已经发展成熟
  • 1. (2024八下·徐闻月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
    A . 提高了人民地位 B . 完成了国家统一 C . 加速了民族独立 D . 建成了社会主义
  • 1. (2024·广州模拟)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红色精神,共同构成我们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下列时代精神,按照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船精神    ②抗战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④② C . ①③④② D . ③②①④
  • 1. (2024·广州模拟) 1924年,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编印了《小学国语教科书》,其部分课文有《女子的能力》、《兄弟们!想想看》、《劳动者的觉悟》。这反映了(   )
    A .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B . 封建旧文化彻底荡涤 C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 义务教育全面的普及
  • 1. (2024·江门模拟)  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劳工群体,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变化表明(   )
    A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日益成熟 B . 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上升 C . 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 . 社会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潮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2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