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 大事年表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学会解读大事年表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之一。请根据下面所示的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时间

    历史事件

    1840年至1842年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1851年至1864年

    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立政权,发展壮大并最终失败。

    1856年至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等条约。

    1885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立江南制造总局。

    1894年至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898年

    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进行变法。

    1899年至1901年

    人们传唱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扶清灭洋”。

    1900年至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与各国签订《辛丑条约》。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等人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清帝退位。

    1915年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之后高举 ① 两面大旗。

    1919年

    学生上街游行,大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等口号。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4年至1927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和推翻军阀的战争。

    1927年至1937年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井冈山革命道路”。

    1934年至1936年

    红军长征

    1931年至1945年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46年至1949年

    人民解放战争

    1. (1) 请把上述大事年表中的①处补充完整。
    2. (2) 从上述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中,选择至少2个相互关联的事件,并根据这些历史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本小题10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 (2024八上·期末) 新文化运动是(    )
    A . 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 . 一次反帝爱国运动 C . 一次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 D . 一次维新改革运动
  • 1. (宁波中考改编)千年大变局,革新求生存。九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在研读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时,做了三张书摘。 阅读书摘,回答问题。

    以新卫旧

    破旧立新

    除旧布新

    ……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其核心或主导的东西可归为二端:(一)在这个过程中所建立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二) ……

    经过庚子(注:1900年)以来十年

    的千曲万折之后,历史在革命、改良、民变和清廷的自我挽救之间终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革命派以一往无前之气……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

    ……使中国人从以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下挣脱出来……他们高扬科学和民主精神……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

    1. (1)  “以新卫旧”的洋务运动以什么为旗号? 这里的“新”和“旧”分别是指什么? 
    2. (2) “破旧立新”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该事件如何体现出“破旧立新”?
    3. (3) “除旧布新”中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4. (4) 综合三张书摘,梳理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历程。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民国九年《申报》“时评”栏目

    材料二:1916年,李大钊发表文章,大声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新文化运动仍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救国方案……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方案的探索,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资料

    材料三:1918年李大钊部分革命活动。

    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毛泽东来到红楼,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并且逐渐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团聚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北大师生,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摘编自张珊珍《党史第一课——中国共产党成立全纪录》

    材料四: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

    ——李大钊《狱中自述》

    1. (1)  材料二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哪一内容?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方案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三,概括李大钊宣传新思想的方式。 
    3. (3)  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李大钊救国思想的变化。并指出导致李大钊思想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
    4. (4) 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李大钊的革命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 1. 下列图示人物都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典型代表,其中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的是( )
    A . 李鸿章 B . 康有为 C . 李大钊 D . 陈独秀
  • 1.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都是为了( )
    A . 巩固清朝统治 B . 向西方学习 C . 发展资本主义 D . 救亡图存
  • 1. 图中的《青年杂志》创办于1915年,后改名为《新青年》。该杂志发表了大量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和猛烈抨击旧道德,旧文化的文章,这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

    A . 改变了五四运动的中心 B . 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C . 促进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D . 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思想武器
  • 1. (2023·温州中考)1920年初,郑振铎等温籍学生返乡创办《新学报》,刊发了一系列文章(见下表)。这可以印证( )

    《新学报》刊发的主要文章

    期 号

    主要文章

    第1期

    《破除社会阶级》《学校为什么不应该设读经科》

    第2期

    《达自由的路》《中国妇女的解放问题》

    第3期

    《社会化的教育》《可造的世界》

    A . 洋务运动影响温籍学生 B . 新文化新思想得到传播 C . 早期党组织在浙南成立 D . 俄国道路成为青年共识
  • 1. 1917年,《新青年》发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指出国人的头脑仍然装满“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该文作者应是(    )
    A .   李鸿章 B . 康有为 C . 张謇 D . 陈独秀
  • 1.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之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是主要撰稿人。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 陈独秀——《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 . 鲁迅——《文学革命论》 C . 李大钊——《敬告青年》 D .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3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