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毕节月考) 在近代中国一系列的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救、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新文化运动引思想,使中国逐渐融入近代文明的大潮。这些运动( )
    A . 完善了中国近代民主制度 B . 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 C . 完成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 . 取得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 1. (2024·安州模拟) 1919年11月1 日鲁迅在《新青年》6卷6号上发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 提出了新型父子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号召先从觉醒的人开手,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他意在( )
    A . 发起文学革命 B . 批判传统旧道德 C . 倡导教育改革 D . 传播马克思主义
  • 1. (2024·会东模拟) 某班开展“历史人物对号入座”趣味活动。下列历史人物与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 . 李鸿章——戊戌变法 B . 孙中山——洋务运动 C .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D . 梁启超——辛亥革命
  • 1. (2024·昭化模拟) 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也是社会变革的先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5世纪上半叶,人类文明在欧洲社会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爆发了一场令人惊叹的变革运动。它把人们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它对马克思的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是最好的阐述。它的发行量达到几千万册……是每个觉悟工人和进步青年的必读物,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摘编自肖鹏等《马克思的20个瞬间》

    材料三 陈独秀之所以歌颂西方文化,抨击中国文化,目的在提倡民主政治与科学精神,勖勉青年为此两大目标奋斗,赶上世界潮流。专制与迷信为民主、科学之敌,必须首先排除。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革运动”的实质。
    2. (2) 材料二中的“共同纲领”具体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共同纲领”发表的历史意义。
    3. (3) 材料三中陈独秀对青年提出的“两大目标”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思想解放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关系。
  • 1. (2024·柴桑模拟) 美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之美】

    材料一  左下方是青铜器利簋及其铭文拓片。

    铭文大意:周武王征伐商纣王,在甲子日这天的早晨,岁星正当其位……夺取商都。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赐给参与有功的右史利优质铜材若干,利为了纪念这件事,就用武王赏赐的这些铜材制作了这个用来祭祀其先祖檀公的珍贵礼器。

    材料二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是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题为《朋友》(后改作《蝴蝶》)的白话小诗。一时间,褒贬如潮,争鸣四起,在新文化运动浪潮中荡起阵阵涟漪。

    ——摘编自杨胜群、李良主编《红楼旧址群故事》

    【电影之美】

    时间

    作品

    主要片段

    1939年

    电影《木兰从军》

    木兰从军所去之地为匈奴所在严寒之地,木兰提出“不许贪赃枉法,不许欺侮百姓,不许临阵脱逃,不许徇私舞养”等。后来,她识破匈奴诡计,大败匈奴。

    1956年

    豫剧电影《花木兰》

    木兰从军路上,同伴一直抱怨。“为什么倒霉的事,都叫男人来干?女子们在家中坐享清闲。”花木兰大声争辩:“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闻?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示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豫剧电影《花木兰》肯定女子的劳动价值,塑造了花木兰追求男女平等的时代形象,激发了新时代女性为祖国建功立业的热情。

    【音乐之美】

    材料四  下面是《看见最美的你》简谱(部分)。

    ——摘编自杨胜群、李良主编《红楼旧址群故事》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青铜器利簋的历史价值。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适冒着巨大争议创作白话小诗《蝴蝶》的原因。
    3. (3) 艺术作品往往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不同时代作品中的花木兰的形象也有所不同。请你参照下面的示例,结合材料三中电影拍摄的时代背景,简析1939年电影《木兰从军》中的花木兰的形象特点,并说明该电影将花木兰塑造成此种形象的原因及意义。
    4. (4) 结合上面的任意两句歌词,请你列举两个与该歌词相对应的新中国最美英雄模范人物,并说说这些英模人物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 1. (2024·吉安模拟) 李大钊指出:“我们很盼望知识阶级作民众的先驱,民众作知识阶级的后盾。”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到民间去。表明他主张( )
    A . 知识分子与群众相结合 B . 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 . 以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D .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 1. (2024·农安模拟) 中国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进行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一二•九运动”
  • 1. (2024·新乐模拟)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五四运动精神主要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由此可知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是(   )
    A . 互为因果 B . 相互压制 C . 两不相扰 D . 一脉相承
  • 1. (2024·石家庄模拟) 如下图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部分课题目录,其内容对中国革命的共同作用是(   )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A . 推翻清王朝统治 B .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 . 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 .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1. (2024·南宁模拟) 以李大创、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不断探索中觉醒,他们力图改造国民性、冲击封建旧思想和旧传统以求得思想解放。为此,他们发起了(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新文化运动 D . 国民革命运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