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昭化模拟)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的动力之源。下图中的两位历史人物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

    A . 勇于探索追求真理 B . 改革创新积极进取 C . 艰苦创业顽强拼搏 D . 不畏强暴英勇反抗
  • 1. (2024·苍溪模拟)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的10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从屈辱到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民族奋斗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开端】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中英两个国家进行了一场以鸦片为名的战争,鸦片扮演了改变两个国家形象的非凡角色。之后的100多年时间,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一系列“国耻”。一次次的失败,使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自强、维新、反帝等爱国运动不断高涨。

    ——摘编自《鸦片战争:冲突与矛盾》

    【英勇抗战】

    材料二

    【屹立东方】

    材料三  也正是这群有信仰的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甲午战争失败的阴影,还在第二个甲午年到来之际,打胜了一场立国之战。这似乎是一个宿命,当年的甲午战争,因朝鲜而起。这一仗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而且为民族复兴提供了重要心理支撑。

    ——摘编自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1. (1) 指出材料一中的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这场“立国之战”的名称,并简述这场战争的意义。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从屈辱到屹立于世界东方”这一坎坷历程的认识。
  • 1. (2024·柴桑模拟) 观赏雕塑、图卷,参观纪念馆,感悟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图4描绘的是哪一具体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2. (2) 假如你是导游,请你向游客介绍图3所示情景的前因后果。
    3. (3) 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进行研学,你会选择参观(或观赏)哪几个纪念馆(或雕塑)?请说明理由。
  • 1. (2024·吉安模拟) 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保持每年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采取的卑劣手段是( )
    A . 停止与中国的贸易 B . 发动鸦片战争 C . 减少进口中国物资 D . 向中国走私鸦片
  • 1. (2024·信丰模拟) 1843年,洪秀全在广州参加第四次府试。这时的广州城内,一种不安的情绪正在人群中蔓延,英国人将商船和军舰一起开到珠江岸边,在这种动荡不安的氛围中,洪秀全完成了他人生中第四次考试。洪秀全看到的情景出现的背景是(    )
    A . 英国准备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B .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广州失守 D . 太平军攻占广州遭到英军的围剿
  • 1. (2024九上·岳阳月考)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
    A . 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 . 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 .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D . 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
  • 1. (2024·益阳模拟) 在近代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中华民族逐渐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魏源投笔从戎参加浙东抗英战役,他接受林则徐的嘱托,于1842年编写《海国图志》一书,书中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书中还介绍了英美民生制度。《海国图志》共印刷了几千本,但反映清淡,三年才卖出一本。许多守旧大臣更是恶毒攻击,告诉皇帝,模仿秦始皇将这一类的书籍全部焚毁。

    ——摘编自胡乐凯《评魏源的海国图志》

    材料二 1894 年,甲午海战中国惨败,曾留学英国的严复根据中国社会的需求,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译名《天演论》)。这部译著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进化论观点,严复对原作通行了再创作,呼吁变革图强,断定因循守旧将会亡国灭种。《天演论》1896年译成出版后,不上几年,使风行到全国,发行的版本达三十多种,有的学校以《天演论》为教材。

    ——摘编自任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据统计,运动波及全国20 多个省的100多个城市,处于抗争中心的山东,长期遭受日本侵略的东北和上海郊区等地的农民也参加了斗争。除少数亲日派当权者外,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五四运动的浪潮。

    ——摘编自李东朗《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材料四  从两年前这一天起……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有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从前中国在若有若无之间,现在确乎是有了。从两年前的这一天看,我们不但有光荣的古代,而且有光荣的现代;不但有光荣的现代,而且有光荣的将来无穷的世代。

    ——摘编自朱自清《这一天》(1939年7月7日)

    问题:参照“答题示例”,从以上材料反映出的史实中推导出四个结论。(提示:可以从一则材料推导结论,也可以综合多则材料推导结论;重复“答题示例”所例举的结论不得分)

    “答题示例”:

    示例一:材料一中《海国图志》一书“反映清淡”,说明鸦片战争后的一段时期,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依然封闭、保守和落后。

    示例二:材料一中的《海国图志》遭到“恶毒攻击”,说明当时中国的守旧势力根深蒂固,向西方学习举步艰难。

    示例三:《海国图志》的冷遇、《天演论》的热销、五四运动民众的参与、抗日战争全民族的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觉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1. (2024·湘西模拟)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饱受列强侵略的抗争史,又是一部民族意识的觉醒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发了。

    材料二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5月4日)

    材料三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人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个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摘编自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11日)

    1. (1) 材料一中最早“导致中国失败的外患”是哪一事件?甲午战争后,觉醒的中国在政治民主化上开始了哪一探索?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使得中国在民族觉醒上有怎样的改变?结合所学分析,这种改变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哪一特点?
    3. (3) 材料三中的“敌人”是指哪国?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如何理解“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这句话?
  • 1. (2024·新乐模拟)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要与外国协商确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通商口岸任意航行,外国人在华犯法,由外国领事裁判。这说明当时中国(   )
    A .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B . 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C . 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D .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6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