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楚雄模拟)  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材料中的“大喜事”是( )
    A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 . 国民党一大召开 C . 北平和平解放 D . 重庆谈判展开
  • 1. (2024·河池模拟) 下图现象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该现象出现的法律依据是( )

    A . 《天朝田亩制度》 B . 《中华民国约法》 C . 《中国土地法大纲》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1. (2024·) 对联是时代的反映。以下对联或口号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④一桥架长江南北通畅,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④③② C . ②①④③ D . ②①③④
  • 1. (2024·)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人民创造历史”为主题整合资料。下列史料和评述搭配合理的是(       )

    序号

    史料

    评述


    是老百姓的“千层底”送我们过了雪山草地……是人民的“伟力”让我们赢得了战争。

    ——《人民日报》


    该材料反映了人民在北伐战争中彰显的“ 伟 力 ”

    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群众》杂志

    该材料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


    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王进喜参与建设大庆油田,他说:“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解放日报》


    该材料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雄模范人物的伟大精神力量


    是18位小岗村村民,按下了开启农村改革大幕的红手印。

    ——《人民日报(海外版)》


    该材料反映了小岗村农民实行包干到户的伟大创造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 (2024·汕头模拟) 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由此可见,1945年8月,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 .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 B . 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 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D . 讨论建立联合政府
  • 1. (2024·昆明模拟)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1949年1月的某两期《人民日报》先后刊出如下消息:庆祝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庆祝北平和平解放。从中我们能够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
    A . 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B .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C . 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D . 南京国民政府已经覆灭
  • 1. (2024·楚雄模拟)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古代,统治者修建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地区之间的交流;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内忧外患,代表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和代表资产阶级的中华民国,在民生发展的历史长卷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尽管自身处在国民党反动当局的白色恐怖和艰难困苦之中,但总能根据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革命目标和人民需求,在根据地、解放区内,紧紧地围绕民生这个根本,制定和实施不同的民生政策和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密切关注民生,以人为本,在民族关系、粮食问题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方面积极实践。
    ——据《民生论》
    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民生问题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看法明确;观点正确;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 (2024·建设模拟) 阅读如表可知,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调查表(建国前)

    时期

    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

    制定《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

    A .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 . 农民阶级壮大的需要 C . 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D . 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
    A .  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 .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 . 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 1. (2024·澧县模拟) 彭德怀在挺进大别山时说:“我们吸引的敌人越多,其他战区的兄弟部队和包围圈就更加顺利。”这体现了(  )
    A . 振奋抗日信心 B . 消灭国军主力 C . 牵制敌军部队 D . 进攻长江以南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