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现在很多学生不愿意上语文课,他们认为教材中很多文章过于老旧,没有文学积累的价值,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也有人认为教材中的文章多是传世经典,是历代文坛哲圣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文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 1. 仿照下面画线部分的语句,以学过的文言文(比如《鸿门宴》《苏武传》《张衡传》等)的相关内容为表现主体,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与画线语句组成排比句。

        蔺相如义正词严,秦廷上怒斥秦王,让和氏璧回归赵国。这些人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都用满腔热血凝聚忠诚之言,谱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软实力”产生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政治行为准则和政策。一个国家的政策在别国眼里看起来合法合理,那么该国的“软实力”就会得到提升;( );一个国家能够用自己的文化和价值体系塑造世界秩序,它的行为在其他国家眼里就更具有合法性,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和制度力量来规范世界秩序,而不需要诉诸武力和经济制裁。

        在我国,我们谈的“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的因素。当然,软与硬 是相对的,很难做出绝对的划分。就拿文化来说,一般将一国的文化看成是“软实力”的一部分,文化产业也是国际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文化里面有经济,经济里面有文化,很难机械地把它们分割开来。其实,“硬实力”和“软实力”是互补的。每个国家都需要两种实力,使用得当,二者相得益彰。中国人经常说“以德服人”,实际上就是指赢得人家的心,不是单纯使用蛮力。中国人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表明我国重视软实力。

    1. (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虚词,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明蔺相如不与廉颇争高下的原因的句子是“”,充分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至上的高尚情操。
    2. (2)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两句描绘了一幅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烟波浩渺,与天相接,不见尽头的壮阔图景。
    3. (3) 李清照《声声慢》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2) 有人评价本诗的颔联是“真正抒情,而非实在写景”。你是否认可这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猛,字世雄,本名勇。五岁而父清遇害。陈文帝军度浙江,访之,将加夷灭。母韦氏携之遁于会稽,遂免。及长,勤学不倦,博涉经史 , 兼习孙、吴兵法。以父遇酷,终文帝之世不听音乐,蔬食布衣,以丧礼自处。宣帝立,乃始求位。太建初,释褐鄱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迁永阳王府录事参军。猛慷慨常慕功名,先是上疏陈安边拓境之策,甚见嘉纳。至是诏随大都督吴明彻略地,以军功封应阳县子。累迁太子右卫率,徙晋陵太守。威惠兼举,奸盗屏迹,富商野次,云“以付王府君”。郡人歌之,以比汉之赵广汉。祯明二年,授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寻命徙镇广州。未之镇,而隋师济江,猛总督所部赴援。时广州刺史临汝侯方庆、西衡州刺史衡阳王伯信并隶猛督府,各观望不至。猛使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季远各以轻兵就斩之而发其兵。及闻台城不守,乃举哀素服,藉稿不食,叹曰:“申包胥独何人哉!”因勒兵缘江拒守,以固诚节。及审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隋文帝大悦,谓昉曰:“猛怀其旧主,送故情深,即是我之诚臣。保守一方,不劳兵甲,又是我之功臣。”即日拜昉开府仪同三司,仍诏猛与行军总管韦洸便留岭表经略,遣玺书劳猛。讨平山越,驰驿奏闻。时文帝幸河东,会猛使至,大悦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以其长子缮为开府仪同三司。猛寻卒于广州,文帝闻而痛之,遣使吊祭。

    (节选自《南史》二十四卷)

    【注】①藉稿:坐在草垫上。②申包胥: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吴国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随国。为复国,申包胥来到秦国请求帮助,在秦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申包胥被列为中国的忠贤典范。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猛慷慨常慕功名,先是上疏陈安边拓境之策,甚见嘉纳。

      ②时文帝幸河东,会猛使至,大悦。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赵一曼女士

    阿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清瘦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脱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

        赵一曼被枪杀前,写了一份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脱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3) 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历史与我何干”的心态、诋毁英烈的谣言,背后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危险心态。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否定中国历史和现实,否定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二是宣扬我们民族的文化不及西方文化。

        历史虚无主义的沉渣泛起,进一步凸显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正因为形势严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要有一种阵地意识。

        如何守护好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南京市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等为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加大了对历史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成倍增加,有效地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的作用。

        整个社会应该形成一个保护、开发、传承爱国主义遗产的良好循环。加大公共投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美化、展品创新、纪念品开发等环节,都要突出教育功能,要让参观者在浸润式的环境中感知感受、认知认同爱国精神。

    (摘编自蒋芳《守好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

    材料二

        您觉得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什么作用?

        您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资料来源于网络)

    材料三

        在讲好爱国故事这一点上,目前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存在困扰。

        “看不懂”“靠自悟”的现象,在一些传统的文物博物馆、革命历史纪馆中普遍存在。有的展览多年不变,有的解说艰涩难懂,有的摆放山寨文物,等等。这样,很难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感知爱国故事、历史文化的魅力。

        有的爱国主义教育仅停留在参观旧址、实物和照片及其他文献资料,跟不上时代脚步,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探索,很难有时代感;有的爱国主义教育简单拼凑,打造不出品牌特色。

        讲解方式千人一面,讲解员队伍建设问题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一大难点。

    (摘编自张璇《警惕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失能”》)

    材料四

        目前,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较为滞缓的建设速度不相匹配,已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我们应该多方位做好延伸和保障工作,提升爱国故事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一方面要加大免费开放的力度,凸显其教育价值,并保障经费的投入与使用切实到位,实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自2008年起,国家要求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记者了解到,免资开放补助经费多年没有增加,而场馆陈展及建设现代化水平高,对科技手段、现代化设备设施依赖程度深,导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金吃紧。

        另一方面要丰富基地构成类型,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要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深入人心,就要将其融入到人们生活中去。文物博物类、革命历史纪念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传统基地构成模式,还可增加风景旅游区类、科学技术观念教育类、劳动实践体验类基地,尤其应该多建设一些改革开放成果教育类基地,如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科研基地,让大家感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摘编自滕军伟《讲好爱国故事,发力何处》)

    1.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3) 当前,为什么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化有继承性、延续性,代代传承,积久而成传统。文化又有时代性,随时代变迁而更新发展。所以文化的发展是变和不变的统一,传承延续和更新发展的统一。文化发展中不变的是它的根本特质、精神、核心价值,变的是其根本特质、精神、核心价值在不同时代环境条件下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前者是本,后者是末。所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就是要传承延续,创新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通过创新发展而延续。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指的是文化发展中不变的那一方面。也就是其根本特质、精神和核心价值。它贯穿于民族发展的始终。作为民族的根与魂是不变的,也是不能变的。一旦遭到破坏,民族的生命也就终结。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意味着它是我们立足的根本、生命的灵魂。而不只是某种可资借鉴、应用的资源。它的意义在于是根,是魂,而不是在用。近百年的革命斗争,近70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以至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都植根于中华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离不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这个根与魂。

        文化发展中不变的是本,变的是末。二者又不是截然二分,而是互相联结在一起的。文化的传承延续不是简单地保守已有的一切,更不是回到过去。传承延续必须与时代同步创新发展。传统的精神、思想、核心价值,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获得新的内容和形式。不变的根与魂,要通过变化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而延续发展。这就是我们说的对传统文化要作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举例来说,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传统是民族精神,或者说是民族魂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古今,是支撑我们民族历经磨难而能克服困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力量。而它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又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爱国主义传统的延续传承,本身就是变和不变统一的过程。不变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统,通过不断变化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而传承延续和发展。

        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有过对岳飞的批判。说他抗金的行为不能称为爱国主义,不应赞扬而应批判。理由是他抗金忠于的是宋代的封建王朝,忠于的是徽钦二宗两个封建皇帝。所以岳飞只是封建王朝的奴才,不能称为爱国主义的代表人物。这样看问题,就是没有认清变与不变的相互联结,不懂得不变的精神正是通过不断变化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而延续传承。我们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其根本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核心价值观和精忠报国的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历史始终而形成爱国主义传统。但其具体的内容和表现,总是受到历史条件的局限而有不同。

        所以,不变的根和魂就存在于变化着的具体时代内容和形式之中,通过不断变化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而延续传承。变化的是它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不是它的根和魂。具体内容和形式的变,正是为了不变的根和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延续和传承。分不清变和不变的本末,不懂得它们之间的联结,因为具体内容和形式的变化而否定和抛弃不变的根和魂,就如倒洗澡水时把小孩子一起倒掉。因此,不可不慎。

    (节选自钱逊《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古代在纸张发明之前,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 , 用于写信的简则称为“书简”。在书写之前,要挑选青竹简,在微火上烤炙使之脱水,把竹简的水分蒸发出来。经烤灼, , 犹如人体出汗。经烘干的竹简易于书写,且不易为虫蛀, , “汗青”后来引申为书册、史籍。

    答:①

1 2 3 下一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