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七上·榆树月考)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测定出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是我国历法的重大成就。人们最早可以用到24个节气是在(        )
    A . 商朝 B . 春秋时期 C . 战国时期 D . 秦汉时期
  • 1. (2022七上·榆树月考) 以下主题可以用来探寻中国传统节日的是(        )
    A . 端午节的习俗 B . 圣诞节的由来          C . 愚人节的起源 D . 感恩节的传承
  • 1. (2022七下·凯里期末) 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仅《全唐诗》辑录的诗歌就有近5万首。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

    材料二:“爆竹声中一年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材料三:中国的“国剧”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材料四:“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1. (1) 材料一中“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其中享有“诗仙”美誉的是谁?
    2. (2) 材料二中的诗句描写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国剧”指的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的《红楼梦》是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是?
    5. (5) 综合上述材料,作为青少年学生,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 1. (2022七下·邛崃期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在宋代称之为(    )
    A . 元宵节 B . 元旦节 C . 端午节 D . 中秋节
  • 1. (2022七下·南谯期末) 我国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如除夕、中秋、国庆等,国家在一些传统,节日还规定了法定假日天数。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突出反映了(    )。
    A . 礼仪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 B . 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大幅提高 C . 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D . 发展假日经济的需求空间巨大
  • 1. (2022七下·高要期末) 七年级(1)班开展“走近传统节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主题班会活动,下面是李华同学展示的活动资料,从中反映出( )

    “那达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泼水节,是中国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和中南半岛某些民族的新年节日。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波水祝福,并举行拜佛、赛龙舟、放高升、点孔明灯等活动。

    A . 传统习俗的变化 B . 中华民族传承的价值观 C . 传统节日的起源 D . 中国习俗具有地域文化
  • 1. (2022七下·临汾期末) 诗词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由左到右可用于研究的传统节日是(    )

    粽包分两警,

    艾束著危冠。

    ——陆游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苏轼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

    A . 端午节、元旦、中秋节、元宵节 B . 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元宵节 C . 端午节、元旦、清明节、元宵节 D . 端午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
  • 1. (2022·郴州) 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悬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广为出现。苏轼词中“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描绘的传统节日是(    )
    A . 春节 B . 清明节 C . 端午节 D . 中秋节
  • 1. (2022七下·昌邑期中) “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这是宋代人在过今天哪一个节日?(   )
    A . 元旦 B . 春节 C . 端午节 D . 中秋节
  • 1. (2022七下·潮州期中)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只如吴道子画仲由,便戴木剑;阁令公画昭君,已着帷帽。殊不知木剑创于晋代,帷帽兴于国朝。举此凡例,亦画之一病也”。由此可见(    )
    A . 绘画作品不能脱离现实 B . 绘画史料有一定局限性 C . 人物画的历史价值不高 D . 宫廷画容易受政治影响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