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多彩的社会生活
    1. (1) 唐代:唐朝的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体现了社会风气比较,人们的衣食住行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具有特点。
    2. (2) 宋元: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端午节、等,在宋元时期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宋代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3. (3) 明清:城乡民众以为主要文化活动,最有影响的戏剧是
  • 1. 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早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这反映了( )
    A .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B . 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 C . 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 D .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
  • 1. “一位诗人,延续千载的爱国情怀;一样食物,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之味:一种文化,坚守的永恒纪念……”由此可见,这里纪念的传统节日是(  )
    A . 元宵节 B . 端午节 C . 中秋节 D . 腊八节
  • 1. (2023九下·重庆期中) 节日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历史的土壤之中,以特定的仪式纵向传承并横向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探究。 

    【古代节日】 

    材料一:《全宋词》中共记录宋代节日词约2058首,简表如下: 

                                                                                                                                                                                                                                                                                                                                                                                                                                                                                                                                                                                                                                                                                                                                                                                                                                                                                                                                                                                                                         

    序号

    节日名称

    作品数量(首)

    类型

    序号

    节日名称

    作品数量(首)

    类型

    1

    新年

    84

    17

    立春

    63

    2

    元宵

    274

    18

    清明

    191

    3

    春社

    17

    19

    谷雨

    2

    4

    花朝

    3

    20

    立夏

    1

    5

    寒食

    219

    21

    夏至

    1

    6

    上巳

    50

    22

    立秋

    6

    7

    端午

    105

    23

    立冬

    1

    8

    七夕

    148

    24

    冬至

    33

    9

    秋社

    7

    25

    人日

    9

    10

    中秋

    302

    26

    天穿

    2

    11

    重阳

    386

    27

    上元

    92

    12

    开炉

    1

    28

    浴佛

    1

    13

    授衣

    1

    29

    中元

    4

    14

    腊日

    3

    30

    腊八

    2

    15

    送穷鬼

    1

    16

    送太岁

    1

    材料二:据统计,1世纪时,罗马全年的节庆娱乐日为66天;2世纪时,节庆娱乐日有123天;4世纪时,节庆娱乐日增至175天。在节日里,奴隶角斗、斗兽、戏剧、赛车等活动皆由国库开支。而据中国史料记载,唐代节日为76天,宋代总计达124天,宋代的一些节日习俗,如春节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近现代节日】音乐是时代特征的反映。 

                                            

    材料三:每年的7月1日是党的生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总会萦绕在耳边。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他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歌词节选于1943年曹火星创

    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材料四

    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同时期的“时代强音”

    ①1931-1945年《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卢沟桥歌》《义勇军进行曲》

    ②1949-1953年《东方红》《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翻身农奴把歌唱》

    ③1956-1976年《社会主义好》《学习雷锋好榜样》

    ④1978年后《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

    【国际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1886年5月1日,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深入传播,美国的芝加哥、底特律,纽约等城市的数十万工人举行总示威、大罢工,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美国统治者撕下“民主”的面具,对示威游行的工人进行血腥地镇压。但罢工的群众毫不示弱,坚持斗争。一个月后,终于用自己的鲜血和力量,争得了一天工作八小时的权利。

    1889年7月14日,在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决定:为纪念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等地工人的英勇斗争,把每年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摘编自《甘肃教育》

    1. (1) 观察表格,总结宋代节日的特点。 
    2. (2)  结合材料二分析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有关节日活动的信息有什么异同点? 
    3. (3) 阅读材料三歌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实并说明你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
    4. (4)  根据材料四,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填“√”,错误的请在括号内填“×”。 

      A.《四渡赤水出奇兵》《松花江上》都是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  。 

      B.从特定时代的音乐作品中能够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 

    5. (5) 根据材料,归纳五一国际劳动节设立的背景。奋斗者知责任重,劳动者尽绽光华。作为祖国未来最坚实的奋斗者,谈谈我们应如何担当起时代的重担?
  • 1. (2023七下·崂山期末) 习俗因传承而延续,文化因赓续而繁荣,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回答问题。                                                                                                                                                                                   

    节日名称

    图片资料

    文字资料

    ①    

    ③对应文字资料     (填字母)

    A: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唐)张建封

    《竞渡歌》

    元宵节

    ④对应文字资料     (填字母)

    B:东风夜放花干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南宋)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清明节

    ⑤对应文字资料     (填字母)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宋)王安石

    《元日》

    ②    

    ⑥对应文字资料     (填字母)

    D:裁漉酒笼头纱帻,制踏青可脚乌靴。与知音三五词林社……买花钱滴溜溜杖上挑着,沽酒店闹炒炒桥边问也

    ——(元)无名氏

    《南吕•一枝花•春日即事》

    1. (1) 为宣传我国的传统节日,同学们搜集到以上资料,再为节日、图片匹配上合适的文字资料。
    2. (2) 结合所学知识,B、D两段文字资料的体裁分别是什么?
    3. (3) 从以上资料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有关宋元明清时期城市生活的信息?
    4. (4) 我国的传统节日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请你从以上节日中,任选一个节日
  • 1. (2023·门头沟一模)  节日习俗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材料一:春节,也叫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年的名称始用于周朝,《说文》云:“年,谷熟也。”早在西周初年就出现了一年一度欢庆丰收的活动。周公辅佐周成王时,规定天子在每年元旦举行郊祀祭天,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为了酬谢祖先保佑,祈求新的一年再获丰收,还要祭祀祖先。汉以前,各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不同,汉朝时以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岳庆平主编《中国大通史•秦汉下》

    材料二:传统节日庆典在近代早期英国民众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 18世纪中期以后,传统节日庆典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工厂主的抵制。在新式工厂中,工厂主要求工人一周必须上六天班,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不服从的人将被罚款或开除。工厂主对于工人因庆祝传统节日而旷工、迟到的行为无法容忍,政府法治机关也对工人的旷工行为进行打击。同时,中上流社会倡导的海滨度假、游览公园和博物馆、到图书馆阅读等文化活动,逐渐成为近代新的休闲时尚。传统节日庆典走向衰落,法定的星期六半日假和其它年度假日,逐步取代传统节日。 

    ——摘编自李斌《英国节庆生活之嬗变》

    材料三:
                                                                                                                                                                                                                     

    故宫“新春文化‘佳’宴”
    观看时间:2023年1月19日上线
    线上展 兔年生肖文物专题
    数字文物春节专题
    故宫名画春节专题
    视频区 冬雪、元宵等短视频
    春节文化等直播视频
    文创区 新春故宫文创产品
    “宫猫记•过大年” 宫廷过年习俗
    观看入口: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特点。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中叶英国节日庆典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传承与创新两方面,谈谈你对当今春节年俗的认识。
  • 1. (2023七下·麻阳期末)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让我们走进宋代,了解它的繁荣。

    【图片中的历史】

    材料一:如图。

    【诗歌中的历史】

    材料二: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

    材料三:东坡拾起了公瑾的磨难;易安翻开了项羽的遗憾;稼轩的踌躇和赍志,国恨在这里得到了蔓延。汉卿的呐喊,窦氏的奇冤,回眸之间,一切都因沉淀而归于恬淡。

    【探究中的根由】

    1. (1) 如图可能是哪一朝代哪一都城的平面图?请说出判断的依据。通过这个平面图,你认为该朝代有哪些以往朝代都城所不具备的特点?
    2. (2) 材料二诗歌中的“元日”指的就是今天的春节。请你写出宋代春节的习俗,并另外写出宋代就已经出现的两个传统节日,并写出这两个节日的习俗。
    3. (3) 材料三中这首现代诗提到了宋元时期哪四位著名的文学家?
    4. (4)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元时期文化辉煌灿烂的因素。(两项即可)
  • 1. (2023七下·盐田期末)  古代有诗云:“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诗中描绘的节日景象是(  )
    A . 春节 B . 元宵 C . 端午 D . 中秋
  • 1. (2023七下·宝安期末) 某初中组织七年级学生围绕“探索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中华优良传统”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阶段一:准备资料阶段,小史同学搜集了下列资料:

    节日

    资料

    春节

    上古时期的丰收祭是春节最初的起源,秦汉以后,朝廷将岁首作为展示与加强君臣之义的时机,民间则作为乡里家庭聚会的良辰。从唐代开始,春节被定为政府法定假期日。宋元明清各代,春节被称为元日或元旦、新年。

    春节期间的朝会仪式历来是皇家的重要典礼,场面宏大、壮观。当然春节朝会在中古社会前后也有细微变化,在隋唐以前,君臣关系相对平和,有一些君臣同庆的节日生活情趣。宋代以后,……君臣关系相对紧张,朝会更多体现着森严的等级秩序。

    ——改编自萧放《春节(节日里的中国)》

    端午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为“端五”或“重五”,亦称为“端午”“重午”。又古人有于是日用兰草汤沐浴的习俗,故又称“沐兰节”。唐宋时,此日又叫“天中节”“端阳节”。明清时北京人称其为“五月节”“女儿节”。

    端午节流传至今的最主要的节俗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这两项习俗最初亦属驱疫逐魅的活动之一。自与纪念屈原的故事结合后,传统节俗获得了新的历史性含义,一直沿袭千年,久盛不衰。

    ——摘编自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

    阶段二:项目实施阶段,小史同学制作了项目式学习清单。

    项目名称

    探索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中华优良传统

    驱动性问题

    1.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演变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2.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不断丰富的原因有哪些?

    3.中国传统节日反映了中华民族怎样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学习成果

    论述时代发展与传统节目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

    1. (1)  请你归纳春节期间朝会仪式变化的现象,并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端午节反映了怎样的价值观念。
    2. (2)  有人认为:“时代发展推动传统节日变革。”也有人认为:“传统节日反映了时代发展的特点。”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时代发展与传统节日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 1. (2023七下·大安期末)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这一天要燃灯。材料描述的传统节日是( )
    A . 除夕 B . 元宵节 C . 端午节 D . 中秋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