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下·岳塘期末)  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的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
    A . 陈胜吴广起义 B . 黄巾起义 C . 黄巢起义 D . 李自成起义
  • 1. (2023九下·湘潭期中) “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
    A . 秦、汉 B . 隋、唐 C . 宋、元 D . 明、清
  • 1. (2023九下·湘潭期中) 明清时期,适应平民欣赏趣味的戏曲、小说风靡全国,导致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 市镇经济繁荣 B . 文化专制松弛 C . 外来文化影响 D . 印刷技术进步
  • 1. (2023七上·茶陵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大体在隋炀帝时期,科举制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贞观时期,增加了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摘编自刘宗绪《唐代的选和举》等

    材料二  宋代重文轻武,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实行殿试。

    ——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

    材料三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       ——选自《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出现于什么时期?有何突出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科举制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过什么积极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举考试在明朝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 1. (2023七上·茶陵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三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四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实行什么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这个制度有什么影响?
    2. (2) 材料二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有何影响?
    3. (3)  材料三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判断图一中A代表什么朝代。AB 两个朝代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分别在 a 、b 两地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 
    5. (5) 材料一、二、三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 1. (2023七上·期末)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 ( )
    A .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B . 改用银两收税 C .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 . 手工工场的出现
  • 1. (2023七上·期末)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丞相制度最终被废除是在( )
    A . 宋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1. [2022甘肃定西模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废宰相、改动中央官制,使所有限制君权之机构削弱,而控制臣下之机构则多方加强,形成君主独裁强横而不可制。

    ——摘编自邝士元《国史论衡》

    材料二 十七日,农民军围攻北京城。 城防已从根本上失去了抵御的能力。 崇祯帝只是“仰天长号,绕殿环走,拊胸顿足,大呼:‘内外诸臣误我! 误我!’”

    ——摘编自赵毅、于宝航著《明史十二讲》

    材料三 明朝后期内忧外患,加上统治阶级生活糜烂,耗资巨大,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为摆脱财政危机,明政府加强了对自耕农的赋役压榨。

    1. (1)  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回答,明太祖是如何“废宰相、改动中央官制”的? 他又是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 这些措施的影响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农民军”在此之前曾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是什么?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 1. (2024七下·) [2023 山东东营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一册)

    材料二

    材料三 明代中后期,从外国传进的甘薯和玉米也在各地栽种。沿海地区的甘薯种植相当普遍,“闽广人赖以救济,其利甚大”。 这些作物为山地、瘠壤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粮食总产量也因此提高。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有哪些。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示的食物是从何地通过哪一条交通道路传入中原的。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甘薯和玉米的传入、栽种所产生的影响。 
  • 1. (2024七下·) [2023 山西中考]下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明代《南都繁会图》(局部),画面上南市街到北市街一带人流如织,店铺林立,出现了大约 109个店铺招幌,幌子上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这反映了明代( )

    A . 商品经济繁荣 B . 南京水陆交通便利 C . 经济重心南移 D . 商业活动诚信为本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2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