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甘肃定西模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废宰相、改动中央官制,使所有限制君权之机构削弱,而控制臣下之机构则多方加强,形成君主独裁强横而不可制。

    ——摘编自邝士元《国史论衡》

    材料二 十七日,农民军围攻北京城。 城防已从根本上失去了抵御的能力。 崇祯帝只是“仰天长号,绕殿环走,拊胸顿足,大呼:‘内外诸臣误我! 误我!’”

    ——摘编自赵毅、于宝航著《明史十二讲》

    材料三 明朝后期内忧外患,加上统治阶级生活糜烂,耗资巨大,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为摆脱财政危机,明政府加强了对自耕农的赋役压榨。

    1. (1)  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回答,明太祖是如何“废宰相、改动中央官制”的? 他又是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 这些措施的影响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农民军”在此之前曾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是什么?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 1. (2024七下·) [2023 山东东营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一册)

    材料二

    材料三 明代中后期,从外国传进的甘薯和玉米也在各地栽种。沿海地区的甘薯种植相当普遍,“闽广人赖以救济,其利甚大”。 这些作物为山地、瘠壤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粮食总产量也因此提高。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有哪些。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示的食物是从何地通过哪一条交通道路传入中原的。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甘薯和玉米的传入、栽种所产生的影响。 
  • 1. (2024七下·) [2023 山西中考]下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明代《南都繁会图》(局部),画面上南市街到北市街一带人流如织,店铺林立,出现了大约 109个店铺招幌,幌子上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这反映了明代( )

    A . 商品经济繁荣 B . 南京水陆交通便利 C . 经济重心南移 D . 商业活动诚信为本
  • 1. (2024九下·广东月考) “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yu,意为买)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家业大饶”“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
    A . 开始出现工业经济 B . 资本主义工业繁荣 C .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 纺织业普遍使用机器
  • 1. (2023·揭阳模拟) 下列所示内容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 .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 . 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D . 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 1. (2024九下·罗城开学考) “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帮助皇帝处理文件)”这反映了明朝( )
    A . 中央机构完善 B . 皇权空前强化 C . 文学日趋繁荣 D . 文臣地位提高
  • 1. 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

    朝代

    秦朝

    西汉

    宋朝

    明朝

    清朝

    政治

    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颁布“推恩令”

    解除地方节度使权力

    废丞相、设内阁

    设军

    机处

    A . 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 . 维护国家统一   C . 加强监察制度 D . 推进民族融合
  • 1. 图片、文字材料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个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锦衣卫印

    军机处外景

    八股文

    A . 科举制度的发展 B . 军事决策的优化 C . 监察体系的完善 D . 君主专制的强化
  • 1. 城市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缩影,繁盛的宁波港是历史的见证,宁波在北宋时称为明州。为探究这座城市的历史,老师收集了以下材料,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州历代户数人口统计。

    时 代

    户 口

    西晋

    近4000户

    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

    23 000余户

    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

    35 000余户,238 000余人

    北宋元丰年间(公元 1078—1085年)

    200 000余户,1000 000余人

    南宋淳祐年间(公元1241—1252年)

    250 000 余户,1 300 000余人

    材料二:

    注:明州,地处南北水路要冲,公元 1080年起,朝廷正式规定明州为宋与高丽(朝鲜)的贸易口岸,凡申请去日本、高丽者必须去明州市舶司(管理外贸的机构)申请,批准后才允许出海。

    材料三:

    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盛行于温州的一个儒家学派。叶适是集大成者,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

    温州多低山丘陵,耕地少,有优良的天然港口。南宋时期,人口迅速增加,谋生不易。于是,大量温州人从事商业贸易,“其货纤靡,其人多贾”。朝廷在此设置市舶务,鼓励海外贸易。

    ---整理自陈丽霞《温州人地关系研究:960-—1840》

    1. (1) 请你概述材料一中明州历代户数、人口数据的变化趋势。
    2. (2)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宋代的明州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并请说明你这样认为的依据。 
    3. (3)  联系材料三中温州地域特点,说明永嘉学派重商思想形成的原因。 
  • 1. 为缓解因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明清时期从美洲引进并推广了高产农作物。主要有( )

    ①马铃薯 ②占城稻 ③玉米 ④胡豆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2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