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南昌模拟) 科技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共同构成了国家实力,也影响着国际格局的演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宋一朝,武运、国势的萎弱,与经济上的繁荣、富庶,文化上的昌明、发达,形成极其鲜明的对照,貌似不和谐地并存于一体,这可说是两宋历史的最大特点之一。

    ——葛剑雄主编《千秋兴亡——文盛武衰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苏的战时同盟基础迅速发生了动摇。它们在战略目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固有的冲突,使得美苏矛盾和分歧的尖锐化变得不可避免。

    ——摘编自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1957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示:“我们一直没有同共产党中国贸易,或者准许同它文化上的交流。这些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是我们的政策。”

    1969年尼克松和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会谈时说:“我还是认为,要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继续处于孤立状态,亚洲就不能前进,我想结束这种状况。”……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正式访华,宣告了二十二年的对峙结束。

    1. (1) 请以史实说明材料一中“两宋历史的最大特点”。
    2. (2) 分析材料二中,美苏出现“矛盾和分歧”的原因及其影响。
    3. (3) 材料三中,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其政策变化的原因。
  • 1. (2024七下·仁寿期中) 北宋时期,阻碍商品交换和限制生活自由的坊墙纷纷被推倒或拆除,坊市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逐渐被打破,城市格局由封闭开始走向开放。这主要是由于宋代(   )
    A . 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B . 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 C . 商品经济日益繁荣昌盛 D . 纸币与铜钱并存发展
  • 1. (2024七下·仁寿期中)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茶马古道是其中的一道亮丽风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史学界较为认可的文献记载有:“南安(今四川乐山)、武阳(今四川彭山)皆产名茶”。“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土植五谷,牲具六畜……茶、蜜……皆纳贡之”。

    ——(晋)常球《华阳国志》

    “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

    ——清·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茶马古道示意图

    “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可以说是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茶马互市”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内容的贸易往来。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养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余珠”。

      

    材料三  宋时“茶马互市”成为一种经常性的贸易。政府明文规定以茶易马。元丰四年(1081年),群牧判官郭茂恂言:“‘承诏议专以茶市马,以物帛市谷,而并茶马为一司……且茶马二者,事实相须,请如诏便’。奏可。仍诏雅州名山茶为易马用。自是蕃马至者稍众。”

    ——《宋史》《兵十二·马政》

    南宋人张震曾指出:“内以给公上,外以羁诸戎,国之所之,民恃为命”。

    ——《宋会要·食货》

    (注:群牧司,主管国家公用马匹的机构,群牧司判官该机构负责官员。)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则文献的共同信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茶马古道出现的原因和主要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朝政府对“茶马互市”的态度及主要原因。
  • 1. (2024七下·仁寿期中)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意在说明宋代商业:(    )
    A . 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B . 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C . 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D . 商贸活动辐射乡镇
  • 1. (2024七下·仁寿期中)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材料三: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机构管理贸易。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

    ——整理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四:予谓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渭南文集》

    材料五:(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六: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

    1. (1) 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哪一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2. (2)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依据材料二,分别写出图1、2所示的灌溉和耕作工具名称。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为了加强管理海外贸易,宋朝设置了什么机构?
    4. (4) 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的哪一现象?这一现象最终完成于哪个朝代?
    5. (5) 举两例说明材料五中“(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答出2条即可)
    6. (6) 依据材料六,写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答出2条即可)
  • 1. (2024七下·仁寿期中) 1200年左右,北方金朝人口约4380万,而南宋人口达8060万,几乎比金朝多一倍。金朝每年赋税1431.9万贯,南宋则为6000万贯。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 . 全国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B . 宋金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C . 岳飞抗金维护了南方地区的稳定 D . 北方地区的经济退步与商业停滞
  • 1. (2024七下·永定期中) 下图是某同学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整理的知识点,据此判断该专题是( )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2)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3)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南方地区。

    A . 宋朝经济的繁荣 B . 民族关系的发展 C .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古代商业的发展
  • 1. (2024七下·永定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杜佑《通典∙州郡典》

    材料二:“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论止盗》

    材料三:见右图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的著名水利工程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写出材料三所示纸币的名称,并分析纸币出现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请你就如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给出合理建议。
  • 1. (2024七下·新晃期中) 右图是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宋代市舶司遗址。市舶司在宋代的职能是( )

    A . 管理海外贸易 B . 兴修水利工程 C . 调节民族关系 D . 负责发行货币
  • 1. (2024七下·新晃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辽宋夏金政权简表

    政权

    建立时间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10世纪初

    ①____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北宋

    ②____

    赵匡胤

    东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兴庆府

    1115年

    女真

    ③____

    会宁

    南宋

    1127年

    赵构

    ④____

    材料二:宋代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唐代的水平而进入了比较成熟和高度繁荣的阶段。

    ——罗吉义《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政策》

    材料三:宋代教育的发达远远超过前代。在乡村中,如《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识字课本,有一定程度的普及。……大观三年(1109),北宋24路共有学生167622人,……校产中有“学田”115990顷,“房廊”155454楹。在校学生之多,校舍之广,经费之大且如此充裕,不仅是空前的,在宋代也是绝后的。……南宋先后兴建的书院总数达300所以上,书院大多得到官方的支持。书院与州县官学,成为南宋地方的主要教育机构。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卷)

    1. (1) 结合所学知识,将上表补充完整。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商业“高度繁荣”的表现。(举出三例即可)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教育发达的原因。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4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