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梁平期中) 下列四幅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 B . C . D .
  • 1. (2024七下·仁寿期中) 如图所示古钱币采用了外圆内方的形制。这一币制反映出契丹(   )

    A . 改变了游牧生活 B . 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C . 与北宋互通使节 D . 接受了北宋的岁币
  • 1. (2024七下·仁寿期中) 据统计,北宋和辽之间战争持续40余年,而和平维持100多年;北宋和西夏之间大规模战争不过10年,和平也持续100多年;南宋和金之间打了大约14年的仗,和平持续了近100年。这表明两宋时期(   )
    A . 汉族政权间混战不断 B . 国家统一是历史主流 C . 和平依然是时代主流 D . 王朝并立且政权对峙
  • 1. (2024七下·仁寿期中) 下表观点是对澶渊之盟的一些评价,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观点 

     

     观点来源 

     

     维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 

     

     宋真宗《北征回銮诗》 

     

     以屈辱换取苟安 

     

     历史学家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出版于1941年 

     

     辽宋关系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 

     

     历史学教授赵永春的论文,发表于2008年 

    A . 澶渊之盟的签订使不同民族间的矛盾完全消除 B . 澶渊之盟使辽与南宋之间长期保持和平局面 C . 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没有确切的定论 D . 要辩证的看待澶渊之盟
  • 1. (2024七下·江津期中) 国家治理体现统治者的施政智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服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  宋代儿童启蒙教育《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时有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表明宋朝读书风气盛行,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材料四   北宋与辽、西夏和南宋与金之间曾经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各有攻守。作为战守的产物,双方出现了三次和议……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三次和议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少数民族政权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先后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中国古代史民族关系基础知识专题(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指的是什么民族政策?列举两例唐太宗加强边疆地区管辖的史实。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人社会观念的变化与宋代采取的什么治国之策相关?谈谈你对这一政策的认识。
    4.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和议”的积极意义。
    5. (5) 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哪些治国理政的经验可供借鉴。
    6. (6) 判断题:

      ①唐玄宗励精图治,在处理民族关系时恩威并施,被称为“天可汗”。

      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北宋中期引发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 1. (2024七下·江津期中) 围棋是发源于中原的一种益智游戏。考古学家在辽墓中发现了辽代玛瑙双陆棋。南宋叶隆礼《契丹国志》记载:“辽人……夏月以布易毡帐,藉草围棋……”据此可知(   )
    A . 辽宋间商品交换频繁 B . 契丹族受汉文化影响 C . 契丹习俗受汉人喜爱 D . 女真族学习中原文化
  • 1. (2024七下·永定期中) 右图中的西夏文字、契丹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是仿照汉字创造的。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的融合 B . 少数民族与汉族经济的交流 C . 民族战争的延续 D . 民族政权的并立
  • 1. (2024七下·新晃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辽宋夏金政权简表

    政权

    建立时间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10世纪初

    ①____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北宋

    ②____

    赵匡胤

    东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兴庆府

    1115年

    女真

    ③____

    会宁

    南宋

    1127年

    赵构

    ④____

    材料二:宋代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唐代的水平而进入了比较成熟和高度繁荣的阶段。

    ——罗吉义《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政策》

    材料三:宋代教育的发达远远超过前代。在乡村中,如《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识字课本,有一定程度的普及。……大观三年(1109),北宋24路共有学生167622人,……校产中有“学田”115990顷,“房廊”155454楹。在校学生之多,校舍之广,经费之大且如此充裕,不仅是空前的,在宋代也是绝后的。……南宋先后兴建的书院总数达300所以上,书院大多得到官方的支持。书院与州县官学,成为南宋地方的主要教育机构。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卷)

    1. (1) 结合所学知识,将上表补充完整。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商业“高度繁荣”的表现。(举出三例即可)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教育发达的原因。
  • 1. (2024七下·新晃期中) 考古学家在一座契丹族公主的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方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这一发现最有助于我们研究以下选项中的( )
    A .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对外贸易的繁荣景象 C . 南北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 . 农牧文化的交流交融
  • 1. (2024七下·新晃期中) 北宋景德元年,辽大举攻宋,宋真宗御驾亲征获胜后与辽订立盟约,并作诗一首以记其事。诗由寇准书写刻石,立于真宗驻跸时用的水井旁,称“回銮碑”(右图)。它见证了( )

    A . 澶渊之盟 B . 宋夏和议 C . 宋金对峙 D . 蒙宋结盟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共2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