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南昌模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组织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怀仁国《资治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李世民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隋唐为例指出“群相”制度的名称并指出明朝相权“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的史实。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使地方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重要创新?
    3. (3) 材料三李世民的话是针对哪一制度而言的?这句话从本质上说明这一制度有何作用?这一制度演变至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有何严重弊端?
    4.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规律。
  • 1. (2024·南昌模拟) 下图是某同学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制作的年代尺。其反映的变化趋势是( )

    A . 国家疆域不断扩展 B . 地方权力不断增大 C .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 1. (2024·南昌模拟) 抓周之俗,由来已久。《颜氏家训·风操》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而唐宋之后,新生儿抓到纸笔,则最为满意。它反映了( )

    A 平民百姓生活丰富多彩 B.古代迷信思想深入民间

    A . 纸的发明促进教育发展 B . 民间重视读书风气盛行
  • 1. (2024七下·仁寿期中) 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其中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及农田水利法施行的目的有(   )

    ①促进农业发展      ②限制官僚和大地主的特权

    ③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④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 (2024七下·仁寿期中) 刚上完历史课,夏东东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同桌华子的身上,同学们笑着说:“你要政变啊!”你知道他们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
    A . 玄武门之变 B . 靖康之变 C . 陈桥驿兵变 D . 澶渊会盟
  • 1. (2024七下·仁寿期中)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在位时期展开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希冀借此解决内忧外患,从而彻底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对下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举例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经济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迅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发展

    军事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A . 通过新法的实施摆脱了危机,实现了富国强兵 B . 新法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实施起来非常顺利 C . 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导致失败 D . 变法过程中因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 1. (2024七下·仁寿期中)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变法是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 B . 变法取得了巨大成功 C . 变法损害官僚地主的利益 D . 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
  • 1. (2024七下·仁寿期中) “宋代士阶层(文人士大夫)不但是文化主体,而且也是一定程度的政治主体,至少他们在政治上所表现的主动性超过了以前的汉唐和后面的元明清”。宋代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
    A . 社会风气包容开放 B . 科举制度得到发展 C .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 . 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 1. (2024七下·仁寿期中) 隋唐时期,按规定从事工商业的子弟不得入仕为官。但是进入北宋后,官员中出身工商子弟的不在少数。这一变化(   )
    A . 赋予了商人以政治特权 B . 增强了科举制的开放性 C . 清除了抑商政策的影响 D . 加剧了政治腐败的问题
  • 1. (2024七下·江津期中) 国家治理体现统治者的施政智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服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  宋代儿童启蒙教育《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时有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表明宋朝读书风气盛行,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材料四   北宋与辽、西夏和南宋与金之间曾经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各有攻守。作为战守的产物,双方出现了三次和议……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三次和议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少数民族政权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先后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中国古代史民族关系基础知识专题(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指的是什么民族政策?列举两例唐太宗加强边疆地区管辖的史实。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人社会观念的变化与宋代采取的什么治国之策相关?谈谈你对这一政策的认识。
    4.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和议”的积极意义。
    5. (5) 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哪些治国理政的经验可供借鉴。
    6. (6) 判断题:

      ①唐玄宗励精图治,在处理民族关系时恩威并施,被称为“天可汗”。

      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北宋中期引发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