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衡阳期中) 北宋在地方上具有监察职能的官员是(    )

    A . 知州 B . 通判 C . 转运使 D . 枢密使
  • 1. (2023·合肥模拟) 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责。那时,中书省与枢密院称“二府”,对掌文武;而三司称“计省”,独掌财政。这说明宋代时期防止宰相专权的手段是(    )
    A .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B . 废除丞相,实施专制 C . 加强集权,削弱地方 D . 设立通判,加强监督
  • 1. (2024七下·翁源期中) 下列资料卡片是对某一历史人物的信息归纳。该人物是( )

    A . 黄巢 B . 赵匡胤 C . 朱温 D . 宋太宗
  • 1. (2024七下·翁源期中) 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北宋初年出席曲宴的多是武将,从宋太宗开始宴请的更多是宰相和文学侍从官员,武将销声匿迹。这反映了宋朝( )
    A . 边疆平安无事 B . 中央集权强化 C . 科举制度完善 D . 崇文倾向明显
  • 1. (2024七下·翁源期中) 北宋禁军(中央军)数量多,力量强,厢军(地方军)数量少,待遇差。这一举措( )
    A . 杜绝了武将专权 B .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 体现了重文轻武 D . 增强了军事实力
  • 1. (2024七下·翁源期中) 宋太祖评说一个历史时期时说;“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总共换了八个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他评说的是( )
    A .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B . 五代十国政权更替频繁 C . 北宋初年武将专权 D . 北宋经过战争统一全国
  • 1. (2024·肇庆模拟) 宋代以武举来选拔武将。但据张希清先生研究,背诵武举共开科取士28榜,取士868人,还不及一榜文举取士之多。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 . 传统官僚体制的影响 B . 武官地位不及文官 C . 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D . 政权分立政局动荡
  • 1. (2024九下·都昌月考) 公元1030年,吉州一榜科举考出两个宰相:刘沆(今永新县人)和欧阳修(今永丰县人),可谓 是双星闪耀。 一个长于治政, 一个长于文墨,他们都是吉安人的骄傲。你知道他们生活的时 代吗?(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北宋 D . 南宋
  • 1. (2024七下·梁平期中)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加速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探究回答问题:

    【赵宋之世】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请回答:

    材料二 自秦朝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以来,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为防止地方权力坐大,汉武帝采取有效措施使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宋代通过“制钱谷”,控制了地方财政……

    ——摘编自丁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两大基本关系的剖析》

    材料三 辽宋夏金时期,随着北方人口不断南迁,福建人口由唐朝安史之乱以前的几十万人口,至南宋上升到四百多万,福建形成汉人与南方少数民族交错杂居的局面。再加上福建优越的地理位置,海外贸易兴盛,时人评价福建“昔瓯越(注:指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古民族)险远之地,今为东南全盛之邦”,成为国家财政主要来源地区之一。

    ——摘编自刘晓平等《论宋代福建经济文化发展在历史上的地位》

    【大哉乾元】

    1. (1) 材料一中政权①名称是什么?建立者是谁?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为“制钱谷”在地方设置的机构。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
    4. (4) 宋朝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时期,当时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列举一位推动该文学形式发展的女性代表人物。
    5. (5) 将该时期山东、山西和河北所属的行省名称填写在相应的空白处。
    6. (6) 根据《元朝形势图》的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论述。
  • 1. (2024·南昌模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组织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怀仁国《资治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李世民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隋唐为例指出“群相”制度的名称并指出明朝相权“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的史实。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使地方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重要创新?
    3. (3) 材料三李世民的话是针对哪一制度而言的?这句话从本质上说明这一制度有何作用?这一制度演变至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有何严重弊端?
    4.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规律。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265页